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转摘自 华强远古史研究 作者 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本文重在考证甲骨文死和葬这两个字的本义。但是,我们必须从甲骨文直的本义开始我们的考证。
图一
图一是甲骨文字:直,它是一个会意字。直的主体象形是一只人的眼睛,眼睛睁开很大,眼角上翘,很传神。中间的圆圈代表人的眼珠。上面的一竖代表方向,眼睛视线的方向。这只眼睛心无旁骛地直视前方。这一竖再一次证明我的关于甲骨文造字原则:甲骨文字是有方向性的。这一原则我在前面的考证中已经应用多次,不再赘述。
《说文》“直,正见也。从乚从十从目。”直的古代繁体从乚
段注:“左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其引申之义也。”
徐鍇:“乚,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
直到甲骨文出土以后,我们才看到最早的直字的写法,从目从丨。上面三种“十目所见”的解释都不准确。
直的甲骨文本义是:眼睛直视前方。在明白了直的甲骨文本义之后,我们来探讨死和葬这两个字就容易一些了。
| | 图二 | 图三 |
图二是甲骨文:死。它的组合包括三个部分:左边是一个人低着头在看。看什么呢?看右边,右边是由“人”和“目”組成的。我们知道“人”这个字的身体躯干部分在甲骨文中是用曲线組成的,而这里代表人的身体躯干的曲线已经变成了直线。说明这是一个已经僵硬的死者。注意区别这里代表死者的甲骨文“人”字和“卜”字的区别:人的一点向下,而卜的一点是向上的。
右下角的符号代表什么?有专家解释为朽骨,即死人的骨殖。《说文》里解释的比较含糊其辞。“死,澌也。人所离也。”大意是为死者而哭泣。这些解释都有一些似是而非。和甲骨文指事不贴切。右下角的符号是一只眼睛,死者的眼睛。眼睛里没有眼珠,因为他(或者她)已经死去。左右两竖用来表明方向——死者的眼角向下。
这个死字的本义(指事)是为死者守灵。死是这个字的引申义。图二中为死者守灵的人在例字一里是普通人,在例二例三里是老年人。应该是死者最亲近的配偶为其守灵。参见《破译甲骨文字本义之十六》
图三是迄今为止专家学者们公认的葬字。其实它的造字理由和安葬毫无关联。《说文》“葬,藏也。从死在草中。一其中所以薦之。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许慎把甲骨文葬(古文近之)中间的一竖理解为死者身下铺设的草垫。王国维说:葬“此与《说文》莊之古文形近,……疑即葬之初文。”王说甲骨文葬字和古文的莊字形近,所以莊是葬的初文。马如森说:“葬,合体象意字,……象一朽骨于床上,意为死人。”
首先,无论是死字还是葬字都不能用朽骨来解释,因为这些字代表的死者都是还未入土的新死之人。其次,许慎引用《易经》的“古之葬者,厚衣以薪。”是引用不当。卜辞时代已近晚商,无数考古事实证明商人重安葬,岂有造字时用人在草中为葬的道理。所以许慎的解释于情于理于史实都不符合。
我认为:葬字右上是一已经僵硬的死者的尸体,右下是一只已经安息的眼睛,目中无珠,双眼角下垂。左侧是停尸的夷盘。周承商制,大夫死设夷盘陈尸于堂:
《禮記•喪大記》:“男女奉尸夷于堂。” 孔颖达 疏:“夷,陳也。小歛竟,相者舉尸將出户,往陳于堂。”
《儀禮•士喪礼》郑玄注:“夷衾,覆尸之衾。《禮記·喪大記》曰:自小斂以往用夷衾。”夷衾古代丧礼用以覆盖尸体、灵柩的被单。
《周禮•天官•凌人》:“大喪,共夷槃冰。” 郑玄注:“夷之言尸也。實冰于夷槃中,置之尸床之下,所以寒尸。
《禮记·喪大記》:“大夫設夷盤,造冰焉。” 陆德明 释文:“盤,本又作槃。”
这里“造冰焉”是“放置冰块于其中”的意思。和上面“共夷盘冰”的是相同的意思。周代以前一般在冬至以后取冰并纳入冰窖保存,参见《虢季子白盘与商周的夷盘》
所以甲骨文葬字本义也不是安葬,而是入殓前的停尸守灵仪式。安葬也是引申义。死是平民为死者的守灵仪式,葬是士大夫阶层为死者的守灵仪式。这是商代等级制在甲骨文中的反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