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環境『靜』成奢侈品?
近日,有報道稱作家麥家將開書店『麥家理想谷』,還將為部分符合條件的青年文學創作者提供一個不受打擾的創作環境,免費提供住宿和餐飲。麥家自曝,他最近五年的作品,都是在酒店完成的,因為『在家裏寫作,手機關了座機關不了,座機關了還有人上門來找你。 』 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麥家說:對文學愛好者來說,如果有一個既有文化氛圍又能住宿的地方,再好不過。但事實上,在生活快節奏的當今社會,能夠找一處無人打擾的創作之地,也許只有如麥家這樣『功成名就』的大作家才能承擔得起。 初出茅廬的青年作家,沒有經濟實力去酒店租房間,又沒有地處鄉村的老宅舊居,找一處清靜的創作地幾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那麼,他們都是如何完成創作的呢?通過不同年代作家創作環境的改變,是否也能體會到時代變遷? 新生代作家:公園、火車站任何地點都能寫 生於1978年的青年新生態作家王千馬說,在30歲之前,自己寫東西往往喜歡偷偷摸摸背着人,常常是熬到半夜才有靈感動筆寫作,不過如今他已經習慣並且樂於在任何環境中寫作。『公園、火車站、飛機場,沒有固定的地點,任何地方都可以寫作。 』王千馬說,他有個習慣,就是常常隨身攜帶筆記本電腦,即使無法拿着電腦,也會隨身攜帶着紙和筆,因為現實生活中常常會帶給他突然一現的靈感,有了靈感,隨時寫下來。 』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創懸疑類小說的知名作家蔡駿同樣生於1978年。在他看來,無論傳統作家,還是青年作家,對創作環境『靜』的追求都沒有變,但是內心的靜比外在環境往往更重要。蔡駿習慣在家寫作,而且常常是邊處理出版等事務性工作邊寫作,工作寫作兩不誤。『卡夫卡也是一邊上班一邊寫作的』,蔡駿說。 在王千馬看來,必須將自己封閉起來才能寫作,就好像是強迫症。而今,青年作家與傳統文人無論在寫作本質和寫作方式上都已經發生了改變。『傳統文人或寫作講究的是天人合一,需要一定的精神層面的追求,比方說很多傳統作家都喜歡找一處山清水秀,接近大自然的地方,才能獲得寫作靈感,文思泉湧。但是對於我們青年人來說,接觸現實更重要,來源於現實的靈感往往更多。 』 傳統作家:寫作環境追求『靜』 遼寧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文藝評論家白長青認為,作家對創作環境的要求應該分兩方面來看,從深入生活的角度來看,作家一定要深入體驗豐富的生活,廣泛的接觸生活,才能獲得靈感,創作出好的作品。但在構思形成之後,進行正式創作過程中,就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無論白長青自己,還是他的父親――中國著名作家馬加,對創作環境的要求也是如此。『只是古今中外,有很多作家對創作環境都有一些不同的個性化的追求,比方說,德國的大詩人席勒就特別喜歡在創作過程聞蘋果的味道,而且是爛蘋果的味道,這樣才有靈感。中國古代名篇【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則是喜歡到自家屋子後面的倉庫裏尋找靈感。 』對於青年作家對創作環境要求的改變,白長青感慨:『這是時代不同了,可以理解。 』 記者 吳雙 延伸閱讀 國外大作家寫作環境癖好古怪多 據報道,大多數國外作家們需要安靜隱蔽的秘密角落來完成他們的大作:雷蒙德・卡佛喜歡在汽車前座寫他的短篇小說;海明威在巴黎一家鋸木廠樓上的套間裏寫作;散文家安妮・狄勒德則是在大學圖書館筆耕,當窗外停車場上的人流和車輛使她無法專心寫作時,她就乾脆畫一張窗外風景圖,拉上軟百葉簾,然後把草圖貼在百葉簾上。 但是也有一些國外知名作家並不喜歡特別安靜的環境。比方說,英國作家司各特寫作時喜歡請一大群孩子到書房裏玩耍,並允許他們高聲地談笑。他對迷惑不解的朋友們解釋說:『我們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吵吵鬧鬧的,要是我寫作時一片寂靜,那反倒失真了。 』 此外,俄國作家阿・托爾斯泰寫作時,喜歡在寫字桌的一角擺上一面鏡子,為的是便於隨時從鏡子中觀察到自己臉上的表情,看是否像筆下人物的表情。 法國作家雨果常常叫僕人把他的衣服收起來,這樣他就不能夠外出,只好待在家裏繼續寫作。 記者 吳雙整理 來源:遼瀋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