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歡迎使用國學論壇學社百科書閣問答等全站內容搜索

吟誦歌謠是學說滬語的好辦法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2012-10-22 17:30|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938| 評論: 0|來自: 中華讀書報

摘要: 據滬上多家媒體報道,新學期開學後,一本新的拓展型滬語教材【歌謠】正式走進了滬上中小學課堂。【從前有個老伯伯】、【社員挑河泥】等被幾代上海人傳唱了數十年的經典滬語歌謠,又在『90後』、『00後』的中小學生們 ...
據滬上多家媒體報道,新學期開學後,一本新的拓展型滬語教材【歌謠】正式走進了滬上中小學課堂。【從前有個老伯伯】、【社員挑河泥】等被幾代上海人傳唱了數十年的經典滬語歌謠,又在『90後』、『00後』的中小學生們中間吟誦和傳唱起來。
  【從前有個老伯伯】等滬語歌謠,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靈活性和為上海獨具的鄉土特色。讓出生在上海或在上海上學的孩子們吟誦起頗有點上海『鄉音鄉語』味道的歌謠,以此來了解和掌握上海方言,這確實不失為保護和傳承上海話乃至保護和傳承上海傳統地域文化的一個有效途徑。
  語言無優劣,任何語言以及方言都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根本,也是文化的靈魂。在筆者看來,所謂保護和傳承上海話,最重要、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條乃是一個『用』字。
  通過吟誦上海歌謠或學唱滬劇等等,讓中小學生學說上海話,這不失為傳承上海話的一個好辦法。這也可以算是中小學生的一項課餘文化活動吧。中小學生們在說說唱唱間,上海話就學會了,就能說得蠻好蠻靈了,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也許不一定說得像【上海話大辭典】或【小學生學說上海話】這本教材里規定的那麼標準,那,只要說的是阿拉上海人聽得懂的上海話,那就可以了,那就可以算是傳承上海話的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了。
  上海話的發源地和使用的主要地區在哪兒?毫無疑問在上海這座特大城市。這些年來,在上海,滬劇、上海說唱等用滬語表演的戲曲藝術也一直得到政府有效地支持扶助和社會各方的關注與參與。即便是以推廣普通話和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為主要工作職責之一的上海市各級語委和各級各類學校,也都把上海方言的使用和傳承放在了一個比較恰當的位置,給予了一定的地位的。比如,上海市語委相繼組織專家開展了上海方言語料庫的田野調查,建立語音資料有聲資料庫等工作。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也在某種程度或某種意義上,和上海方言的保護、傳承和使用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今年以來,上海有關各方更是加大了傳承上海話的工作力度,媒體在這方面功不可沒。比如,上海電視台『新聞坊』節目設立了滬語主持節目、報紙、電台和東方網等也設立或增加了學說滬語的欄目,等等。
  筆者以為,傳承和保護上海話,除了政府各級語委或語言界專家學者這一頭須加強對上海話的田野調查和語音資料庫的搜集與建立外;在我們老百姓這一頭,尤其是在中小學生乃至幼兒園小朋友這一頭,完全不必搞得『吃力來兮』的,完全可以『寓學於樂』嘛,或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唱唱【從前有個老伯伯】等歌謠,或學上一段『燕燕說媒』或『蘆葦療養院,一片好風光』等滬劇唱段;甚至還不妨晚上吃好晚飯後,打開電視機看看『阿慶講故事』等滬語節目,這就是在學說或在溫習上海話了。這樣也可以了。
  此外,中小學校開展學說上海話這一項課餘活動,似乎也不必苛求在上海生活和求學的外來人員隨遷子女或者新上海人的小朋友也必須學說上海話。完全可以隨他們『怎麼高興怎麼來』。也許,他們更喜歡說普通話,或者喜歡說自己的家鄉話,那也很好嘛。這才展現出我們上海文化『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博大與寬闊啊!
  須知,中華語言文化本來就是多民族多地域多元文化的融合體。因為不同而兼融,所以才生生不息,代代流傳。推廣普通話和傳承上海話,是不矛盾的,更不存在非此即彼、此消彼長的關係;而應該是因為有所不同而相互兼融,因為各有所長而相得益彰吧。
  上海外國語大學 繆迅 編輯:秋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