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常一樣,北京市統計局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於近日如期出爐。在這之前,很多經濟界人士也像期待上個季度經濟數據一樣期待這個季度經濟數據的出爐,待到數據揭曉後,便開展各種各樣的分析、預測。諸如食品、醫藥、煙酒等行業界人士早已經習慣了這一模式,然而文化行業相關機構和個人卻並不這樣,文化消費指數的長期缺失,使得文化行業相關機構只能借一些並不全面的數據,再加上自己的主觀經驗,感知文化消費市場的冷與熱。 為此,業內人士呼籲,儘快出台文化消費指數,給行業以及相關政府決策機構提供借鑑參考作用,以引導文化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呼籲之聲由來已久 10月20日,北京市統計局發布了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在消費物價指數CPI方面的分類公布的有食品類、煙酒類、衣着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以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服務類,並沒有專門的文化消費指數。事實上,文化消費指數缺席的狀況長期以來都存在,業界近年來也是極力呼籲出台文化消費指數。 『我也曾經在多個場合呼籲出台文化消費指數,我們常常說,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現在卻連這個需求是什麼、有多大等等都無從得知。現有的行業對於文化消費需求大多是依據經驗和理論來推測,比如根據圖書的銷售量、比如根據GDP。而這些都不是確切的。』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表示。 事實上,為呼籲文化消費指數出台,在去年的兩會期間,政協委員、中外名人文化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建國曾提交關於建立文化消費指數CCI(Culture Consumer Index)的提案,呼籲不僅要關注人們的物質生活質量指標CPI,更應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文化消費指數以及評價體系。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指出,文化消費指數應該是一種能夠看出市場的變化,包括市場的增長性、成長趨勢等的數據。 在陳建國看來,『文化消費指數就是指文化消費占總收入的比重。文化消費指數越高,文化消費占總收入的比例越大,說明在經濟條件相當的情況下,這個地區或者個人的文化生活越豐富』。 亟須出台 從現有統計部門劃分的消費指數看,現有的文化消費指數被包涵在娛樂教育文化用品服務類。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文化及相關產業已經被分為10個大類,這10個大類覆蓋了100多個行業。為此,文化消費指數歸附於娛樂教育文化用品服務類是非常不確切的。 而更為緊迫的是,長期以來文化消費指數的缺失給整個文化產業鏈相關機構和消費者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沈望舒介紹,文化消費指數的缺失對政府決策部門來說,也是不利的。北京如今正在大力地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發展相關數據的缺失,也必然很難全面判斷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情況;對整個文化行業來說,文化消費指數的缺失,作為文化行業的投資者在決策上沒有數據做支撐,只能靠個人依據一些片面的數據和經驗來判斷,這樣,對行業理性發展也不利;另外,這一數據的缺失,也會讓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處於盲目消費的狀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也表示,文化消費指數的出台能夠為文化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據。『國家若要對某類產業加大支持力度,首先必須要有數據作為支撐。數據是政策的基礎,沒有完善的數據的支撐,相當於沒有客觀的依據。』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