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理性看社會 別有啥不順眼的都說成"中國式"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10-26 23:47| 發布者: 沙坡| 查看: 1621| 評論: 0|來自: 新華網

摘要: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式』這三個字以很高的頻率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接孩子』、『中國式治堵』……國人無奈自嘲也好,刻意調侃也罷,越來越多的國人習慣被貼上『中國式』標籤。 流行語 ...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式』這三個字以很高的頻率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接孩子』、『中國式治堵』……國人無奈自嘲也好,刻意調侃也罷,越來越多的國人習慣被貼上『中國式』標籤。

流行語折射社會心態。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總有屬於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流行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通過流行語,我們多少能看出一些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看出人們的心理狀態、思想狀態和生活狀態。無論是過馬路、接孩子、治堵、送禮、相親、慈善、買房、離婚等等,都是社會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經過一些人的『提煉』、『加工』和『總結』,似乎得出了一個普遍規律,反倒變成『中國特色』了。比如『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此類行為被稱為『中國式過馬路』。有網友循着『中國式過馬路』的思路,將翻越馬路護欄稱為『中國式跨欄』,將開車強行變道稱為『中國式併線』,將逆行造成的堵車稱為『中國式堵車』,將隨地吐痰稱為『中國式吐痰』。然而,種種的不良陋習雖然反映出國民的一些特點和弱點,但也應該看到『中國式好人』、『中國式微笑』、『中國式禮儀』等美好精神和品格的存在。

魯迅先生曾一針見血指出中國國民性弱點和國民的民族劣根性。冷漠、麻木、自私、愛看熱鬧,並表達其『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焦慮。在今天,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在舊的陋習尚未改掉的同時又滋生了許多新的不良習慣和不良思想,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警醒和重視。但網絡上出現的很多所謂『中國式』,都是一部分人或一些群體的不良習慣、不良思想、不良風氣,它不能代表中國的全貌,如此的『中國式』顯然不能代表整個社會。同時,其反映出的問題絕不能掉以輕心。我們不希望這種『中國式』成為『中國病』、『中國問題』的代名詞,更不能讓這種標籤給中國的面貌和形象抹黑。

網絡的發達給人們帶來極大方便,也帶來了很多問題。隨着網絡的普遍,網絡的力量和影響力逐漸擴大,很多網絡聲音甚至成為主流聲音,網絡信息的傳播可以達到『瞬間爆炸性效果』。因此,『中國式』的標籤調侃,雖為調侃,但其流行程度和影響範圍之廣,是我們應該看到的。在關注這些流行語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關注到社會公眾的思想、心態、生活狀態。無論是調侃、玩味、反諷,還是直接的批判,都反映的是社會公眾或不解、或焦慮、或無奈、或擔憂、或失望的情緒。從這些情緒和問題作為出發點,竭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竭力解決社會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加強情緒疏導和思想引導,呼籲公眾理性看待和對待社會問題,避免情緒消極和情緒偏激,避免盲目從眾和跟風,才是解決好這些社會問題,讓社會擁有更加良好風貌的正確途徑。(王家宏)


來源:新華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