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在上海談莫言獲獎,他給我們帶來的疑問是:為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給馬悅然送畫、寫信的『文化幹部』是誰? 23日,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謝爾・埃斯普馬克也在上海舉行他自己的作品的發佈會。他把馬悅然帶給我們的問題變成了:究竟有沒有這麼一個『文化幹部』?『文化幹部』是馬悅然編出來的一個故事?我們都輕信了馬悅然? 據報道,當記者問:『馬悅然最近對媒體說有中國官員試圖賄賂他,你聽說過嗎?』埃斯普馬克回答:『這完全是編的,我聽說過這個傳聞,但這完全是胡說。沒有人試過,他們知道我們是不可賄賂的。這是對馬悅然所說的『賄賂』正面的、直接的否定,語義十分清晰、確定,沒有一點含混、模糊,沒有一點歧義,不存在多角度理解的可能。 但是,在此前的報道中,馬悅然是怎麼說山東那位文化幹部的:『他半年之前給我寄了很多畫,什麼古書,我都給他送回去。他說「我錢很夠了,獎的錢可以給你,但是名譽歸我」。但是沒有一個我認識的作家,沒有一個我讀過的作家敢給我寫這樣的信。』言之鑿鑿,不由人不信;如果一點沒影的事也能編得這麼有鼻子有眼,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還有什麼信譽可言?這不能不叫人生出這樣的疑問:馬悅然有什麼必要編這種故事呢?這樣的故事顯得一個人很有地位,很受追捧,但是,一個著名的漢學家,都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學獎的評委了,馬悅然還需要這樣的虛榮嗎? 那麼,難道是埃斯普馬克錯了嗎?有沒有這可能――因為埃斯普馬克出於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每一位評委的信任,所以他認為沒有人會傻到去做一件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他不相信有人會向馬悅然行賄?――也就是說,埃斯普馬克所表達的其實是一種信念,他相信事實跟他的信念不會有出入,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埃斯普馬克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合二為一了? 『馬悅然揭「文化幹部」行賄』一經見報,立即引來了大量的評論與跟帖,分析、抨擊『文化幹部』的所為;這是因為,我們固然傾向與相信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的職業道德,但是,我們與埃斯普馬克的區別在於,太多的所見所聞所歷,告訴我們:事情本身辦不到,不等於沒有人想去辦;我們以為不應該去做,也做不到的事情,有人就相信自己能辦到,而且真的辦到了。 馬悅然和埃斯普馬克掐上了。兩個人當中,總有一個是錯的。比起來,馬悅然更錯不起,因為他要是錯了,就是捏造事實,就跟人品有關了;而埃斯普馬克錯了的話,僅僅是判斷失誤,是過於天真。這太令人羨慕了,我們早就失去了這份天真,所以我們一下子就相信馬悅然說的是真的。(戎國強) 來源: 錢江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