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申平動物小小說集【野獸列車】研討會27日在北京舉行。專家指出,在當下『碎片化閱讀』盛行的時代,小小說的存在,讓讀者有了一種更適合的閱讀形式。 『碎片化閱讀』時代 小小說獨具優勢 今年上半年公佈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中國18―70周歲國民數碼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個百分點,增幅為17.7%。 不過,當下各種新出現的電子閱讀器,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助長了『淺閱讀』、『碎片化閱讀』之風。隨着當下社會節奏的加快,不少年輕上班族逐漸形成了在路上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獲取信息的習慣。在地鐵、公交以及等候的零星時間,通過電子書、微博等載體進行『碎片化閱讀』。 當天與會的專家表示,小小說具有短小、耐人尋味等特點,正適合當下都市人快速生活的需求。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廖奔表示,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很緊張,小小說比較適合閱讀,有空餘時間就可以看看。 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廖紅球表示,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當下的閱讀逐步進入『淺閱讀』和『碎片化閱讀』時代,很多人無暇讀大部頭長篇小說,小小說讓讀者有了更適合的閱讀形式。 著名文學評論家胡平則說,在當下社會,小說精短一點,意味着傳播力更強。 自誕生以來,小小說因其簡練而寓深意的特點,成為當代文學史上獨特的一道風景線。【小小說選刊】是這一文學形式的重要陣地,該刊主編楊曉敏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說,小小說興起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相比以前,現在寫得更精緻一些,手法上更多元。 近年來,微博的迅速興起,令數量眾多的140字以內段子走紅網絡。談到段子和小小說之間的區別,楊曉敏表示,小說具有一定的規範性要求,要有完整的故事和文學元素。微博段子有智慧含量,是一個新生品種。但從文學要求上講,還是和真正意義上的小說有不同之處,更多的還是一個信息平台。 申平小小說『個性化』顯著 與會專家認為,申平小小說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個性化』,他是第一個亮出動物小小說旗號的人。他在這一題材領域勤奮耕耘,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申平的出現,標誌着中國小小說作家已開始自覺地開拓創作題材領域,把握題材優勢,不斷走向成熟。 【野獸列車】裏的動物小小說,全部圍繞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行,涉獵了環保、人性、社會等多方面的主題。 縱觀申平動物小小說的總體特點,一是能把故事尤其傳奇故事講得一波三折,九曲迴腸,跌宕起伏又不純粹獵奇;二是剪裁取捨得當,何處寫意、何處潑墨大有講究;三是象徵手法的使用和宏大主題的有效表達。 作家簡介: 申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實力派作家,現為惠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小小說學會會長。在小小說創作特別是動物小小說創作方面成就突出,獨樹一幟。作品曾獲小小說領域最高獎『金麻雀獎』、全國優秀小小說作品獎、蒲松齡微型文學獎、【百花園】原創作品獎、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年度評選一等獎等多項,小小說作品集【母親的守望】獲第20屆冰心兒童圖書獎。【野獸列車】薈萃了申平動物小小說的全部精華。(張中江)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