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悅然稱瑞典亞非文學翻譯不超1% ―――
在歐美文壇,從事翻譯工作並且夠水準的漢學家不到20人。像瑞典文、捷克文這些『小語種』國家的漢學家則更少。『世界文學就是翻譯,我恨不能將所有我喜愛的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瑞典文。』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之一的馬悅然顯得有點無奈。 馬悅然以一組數據為例,2005年到2007年,譯成瑞典文出版的英語文學作品佔到74%,位列第二的法語作品則是3.6%,德文大概在2%,而來自亞洲和非洲的作品數量,加起來還不到總數的1%。『這不是瑞典所獨有的情況,歐洲整個的情況都差不多。』 這位88歲的著名漢學家,在他與漢語打交道的66年間除翻譯【水滸傳】、【西遊記】這些中國古典名著外,現當代作家的譯介只涉及沈從文、張賢亮、李銳、曹乃謙、莫言等小說家以及一些詩人。 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瑞典語老師王夢達表示,外國的出版社引進中國文學作品時更信任本國漢學家的譯本,而且,對於像瑞典語這樣的『小語種』來說,中國的學校根本不可能下工夫培養符合國際水準的職業譯者。『即便培養出來了,誰來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據悉,為了推進中國文學的海外翻譯,中國政府每年都有資助翻譯的項目,鼓勵翻譯。翻譯家萬之在近日訪問上海活動中就呼籲,翻譯首先要源於熱愛,也許,只有越來越多的人熱愛中國文學,它的翻譯才會如同有了源頭活水,持續不斷。 作者:羅皓菱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