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川公祠正维修场面施工。
工期50天,完工后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5月,玉川公祠因部分建筑风化损坏严重,出现了险情,昔日车水马龙之地,从此门可罗雀。 本次维修属于抢救性内部维修,不改变文物原状,50天后,它将再现昔日辉煌。 随着王家的荣辱兴衰,玉川公祠,这个昔日辉煌无数的家族祠堂,房屋开始破败。从10月23日,自贡高新区投资18万元,开始对这座盐商宗祠进行抢救性维修保护,工期为50天。 建筑特点二进院,雕刻精美 玉川公祠的整体建筑,由玉川公祠和承德堂两座院落组成,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硬山、悬山式屋顶,四周以山墙、封火墙环绕与衔接,柱础动物石雕、斗拱、额枋、衬枋上的木雕分布于整个建筑,雕刻精美。 玉川公祠为二进院,由门厅、二门、正殿、左右厢房、后院、柴房、偏房等组成。在玉川公祠大门的门楣上,木刻的“玉川公祠”四个大字,分外耀眼。两侧的门联上,还刻有“支系下邳于太原瓜绵瓞衍,世居江阳之自井玉润金熙。”在那两扇大而厚重的木门上,一对镶金的门神,至今依稀可以辨别。 迈过门厅,便来到二门厅房,左右为偏房。正殿为5 开间,硬山式屋顶、通高9.5米。正殿前有5根檐柱,柱础为狮、象石雕。两侧厢房为4 开间,正殿左侧向后设后院。 历史价值见证井盐经济 2012年,玉川公祠成功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自贡市范围内,现今遗存甚少的盐商宗祠建筑,它是自贡井盐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因为年代久远,又疏于修复,玉川公祠的局部有所损毁,但基本保持了清代祠堂建筑的原有风貌。 在自贡的盐业发展历史上,王三畏堂盛极一时。作为王三畏堂的衍生物,玉川公祠的命运,注定与王三畏堂荣辱与共。 “清光绪三年,王朗云奏请清廷立案,提留井田,‘以绵祀’,刻碑立于玉川公祠,子孙永世遵守。”高新区文化执法大队大队长宗兰英说,井田碑碑文内容为:提取祠产、兴学助官、资助孤寡族人、佃户三部分。 王朗云去世后,王惠堂接管王三畏堂,耗银七万两,在玉川公祠旁边修建了承德堂。木材采用楠木,工匠来自成都。“1904年,由义学扩大为私立树人中学。”宗兰英说,1951年上半年,由自流井区派教师曾祥君到板仓坝在原址正式办起了板仓小学,2008年5月,板仓小学所在地玉川公祠因部分建筑风化损坏严重,出现了险情,正式由此迁出,“昔日车水马龙的玉川公祠,从此门可罗雀。” 2009年,玉川公祠曾作过一次小型的维修,“但近几年又受自然侵蚀和人为改造破坏,玉川公祠内多是老式建筑,破损严重。”宗兰英说,墙壁、屋檐私拉乱搭电线到处可见,房屋屋顶下沉等隐患较为严重,加之近段时期的雨水又大,风化严重,白蚁肆虐,存在安全隐患。 修复方案内部维修,不改变文物原状 昨日,温暖的阳光洒在盐都大地上,在玉川公祠内,身着深蓝色上衣、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除杂草、清瓦片…… “本次维修属于抢救性内部维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重点对房屋的屋面小青瓦、屋脊、中堆、椽子、博风板、木构件防虫防腐等进行维护修理。”现场施工负责人说,主要工作为:检漏翻盖小青瓦屋面,剔除风化破损瓦件,按原规格补配添加瓦件;木基层检修、加固,更换糟朽、虫蚀严重的檩条和椽子;按原材质、原工艺、原规格、原图样恢复屋脊及脊饰;封檐板、博风板检修,补配制安;新制木构件防虫、防腐,“50天后,它将再现昔日辉煌。” “玉川公祠的维修保护保护工作完成后,玉川公祠还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宗兰英说,届时,自贡市将新增一处古老而又靓丽的旅游景点。 报道延伸阅读 玉川公祠 王三畏堂,是盐都发迹较早的大盐商,居“四大家族”之首。清道光年间,大盐商王朗云将自己的族名改为“三畏堂”,畏天地、畏鬼神、畏圣人言,实行家族式管理。作为中国最大的盐业家族,王三畏堂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衰落,驰骋中国盐场一个多世纪。清咸丰年间,王三畏堂的发家人、大盐商王朗云,为纪念其祖父王玉川,修建了这座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的玉川公祠,建成后,设总管事1人、管事6人、听差十余人及保镖数人管理祠产。一年中,有4次祭祀活动,分别在春节、清明、农历七月半和冬至。 (记者熊强摄影报道)
来源:华西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