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四川自貢修繕鹽商宗祠 內部維修不改變文物原狀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11-2 18:30| 發佈者: 夏知| 查看: 1991| 評論: 0|來自: 華西都市報

摘要: 玉川公祠正維修場面施工。 工期50天,完工後將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5月,玉川公祠因部分建築風化損壞嚴重,出現了險情,昔日車水馬龍之地,從此門可羅雀。   本次維修屬於搶救性內部維修,不 ...

玉川公祠正維修場面施工。

工期50天,完工後將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5月,玉川公祠因部分建築風化損壞嚴重,出現了險情,昔日車水馬龍之地,從此門可羅雀。
  本次維修屬於搶救性內部維修,不改變文物原狀,50天後,它將再現昔日輝煌。
  隨着王家的榮辱興衰,玉川公祠,這個昔日輝煌無數的家族祠堂,房屋開始破敗。從10月23日,自貢高新區投資18萬元,開始對這座鹽商宗祠進行搶救性維修保護,工期為50天。 
  建築特點二進院,雕刻精美
  玉川公祠的整體建築,由玉川公祠和承德堂兩座院落組成,四合院佈局,磚木結構,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硬山、懸山式屋頂,四周以山牆、封火牆環繞與銜接,柱礎動物石雕、斗拱、額枋、襯枋上的木雕分佈於整個建築,雕刻精美。
  玉川公祠為二進院,由門廳、二門、正殿、左右廂房、後院、柴房、偏房等組成。在玉川公祠大門的門楣上,木刻的『玉川公祠』四個大字,分外耀眼。兩側的門聯上,還刻有『支系下邳於太原瓜綿瓞衍,世居江陽之自井玉潤金熙。』在那兩扇大而厚重的木門上,一對鑲金的門神,至今依稀可以辨別。
  邁過門廳,便來到二門廳房,左右為偏房。正殿為5 開間,硬山式屋頂、通高9.5米。正殿前有5根檐柱,柱礎為獅、象石雕。兩側廂房為4 開間,正殿左側向後設後院。
  歷史價值見證井鹽經濟
  2012年,玉川公祠成功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自貢市範圍內,現今遺存甚少的鹽商宗祠建築,它是自貢井鹽經濟發展的歷史見證。因為年代久遠,又疏於修復,玉川公祠的局部有所損毀,但基本保持了清代祠堂建築的原有風貌。
  在自貢的鹽業發展歷史上,王三畏堂盛極一時。作為王三畏堂的衍生物,玉川公祠的命運,註定與王三畏堂榮辱與共。
  『清光緒三年,王朗雲奏請清廷立案,提留井田,「以綿祀」,刻碑立於玉川公祠,子孫永世遵守。』高新區文化執法大隊大隊長宗蘭英說,井田碑碑文內容為:提取祠產、興學助官、資助孤寡族人、佃戶三部分。
  王朗雲去世後,王惠堂接管王三畏堂,耗銀七萬兩,在玉川公祠旁邊修建了承德堂。木材採用楠木,工匠來自成都。『1904年,由義學擴大為私立樹人中學。』宗蘭英說,1951年上半年,由自流井區派教師曾祥君到板倉壩在原址正式辦起了板倉小學,2008年5月,板倉小學所在地玉川公祠因部分建築風化損壞嚴重,出現了險情,正式由此遷出,『昔日車水馬龍的玉川公祠,從此門可羅雀。』
  2009年,玉川公祠曾作過一次小型的維修,『但近幾年又受自然侵蝕和人為改造破壞,玉川公祠內多是老式建築,破損嚴重。』宗蘭英說,牆壁、屋檐私拉亂搭電線到處可見,房屋屋頂下沉等隱患較為嚴重,加之近段時期的雨水又大,風化嚴重,白蟻肆虐,存在安全隱患。
  修複方案內部維修,不改變文物原狀
  昨日,溫暖的陽光灑在鹽都大地上,在玉川公祠內,身着深藍色上衣、頭戴黃色安全帽的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除雜草、清瓦片……
  『本次維修屬於搶救性內部維修,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前提下,重點對房屋的屋面小青瓦、屋脊、中堆、椽子、博風板、木構件防蟲防腐等進行維護修理。』現場施工負責人說,主要工作為:檢漏翻蓋小青瓦屋面,剔除風化破損瓦件,按原規格補配添加瓦件;木基層檢修、加固,更換糟朽、蟲蝕嚴重的檁條和椽子;按原材質、原工藝、原規格、原圖樣恢復屋脊及脊飾;封檐板、博風板檢修,補配製安;新制木構件防蟲、防腐,『50天後,它將再現昔日輝煌。』
  『玉川公祠的維修保護保護工作完成後,玉川公祠還將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宗蘭英說,屆時,自貢市將新增一處古老而又靚麗的旅遊景點。
  報道延伸閱讀
  玉川公祠
  王三畏堂,是鹽都發跡較早的大鹽商,居『四大家族』之首。清道光年間,大鹽商王朗雲將自己的族名改為『三畏堂』,畏天地、畏鬼神、畏聖人言,實行家族式管理。作為中國最大的鹽業家族,王三畏堂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衰落,馳騁中國鹽場一個多世紀。清咸豐年間,王三畏堂的發家人、大鹽商王朗雲,為紀念其祖父王玉川,修建了這座佔地面積約1700平方米的玉川公祠,建成後,設總管事1人、管事6人、聽差十餘人及保鏢數人管理祠產。一年中,有4次祭祀活動,分別在春節、清明、農曆七月半和冬至。
  (記者熊強攝影報道)


來源:華西都市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