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成 對整個地區老百姓有利 有人質疑:投資26億元打造風景區,爲何不在兩位主角在世的時候?打造一個景區,需要26億元?這些超出地方財政支付能力的行爲,如何能夠掩飾其賺錢的目的?問得好!以前是只顧發展經濟,現在經濟發展了,倒是文化缺失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也就越來越成爲一種需要。 『愛情天梯』已經成爲中山鎮的一個亮麗名片。藉助這張名片,26億元打造『愛情天梯』景區,雖然存在『經濟第一』跡象,但對於優秀文化的打撈和傳承也不無裨益。『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雖然把式老點,但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江津,他們已經嘗到了甜頭:圍繞『愛情天梯』,四面山風景區打造的『中華第一愛情山』的品牌效應已日益彰顯,旅遊綜合收入從2007年的3.1億元增長到了2011年的15億元。文化雖然屬於上層建築,但很難『獨善其身』,與社會經濟的聯繫『千絲萬縷』。 再說,投資26億元,不止是單單打造一個景區,還有通向景區的雙向四車道公路,還有景區內各種基礎設施的完善。而這些,對於江津區、中山鎮及『愛情天梯』下的老百姓,都是有利的――山里人已經在享受著其中的惠澤,包括二位老人的兒子。若因爲這個景區,通往『愛情天梯』的大道好了,村民的生活好了,豈不一舉多得。更重要的,隨著景區的繁華,『愛情』的宗旨進一步深入人心,我想天堂里的兩位老人也會高興的。 用文化推動經濟,然後用經濟反哺文化,就會促進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當然,文化資源開發,終究還是需要堅持科學、務實、理性的原則。 王文武 傳遞正能量需持續符號 曾經無數次反對過一些地方政府動輒斥資多少億打造這之都、那之都,唯獨看到重慶江津要用26億元圍繞愛情天梯打造旅遊景點的時候,心裡是由衷的贊成。因爲愛情天梯的故事實在太感人了,而且又是活生生的。有人說這是消費愛情天梯,這的確是,但反過來看,把這個愛情故事寫成新聞、編成歌曲、拍成電影,哪一個不是在消費呢?消費沒問題,問題是能否傳遞正能量。我覺得,愛情天梯有著太多的正能量。 愛情天梯需要留下一個持續感動的記憶符號。這個感人、偉大、乾淨、純粹的愛情故事,是2001年被驢友發現的,而之前,雖然有著半個多世紀的存在,但我們都不知道。人是容易遺忘的動物,由人構成的社會也是一樣。愛情天梯中的兩位老人過世之後,很難再找到激發人們記憶的符號;而且這6000多階愛情天梯如果沒有維護,沒有護欄,不僅影響慕名朝聖者的安全,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廢棄;愛情天梯中的老屋,現在破爛不堪,碩鼠成群,假如沒及時維護也會消於無形……而這些持續感動的符號,假如不能保留,那麼她的正能量會大大減弱;而一旦錯過這個時機,未來再想保存,再想讓她發揮持續的感動,那幾乎成爲不可能。所以,愛情天梯不僅需要保留一個持續記憶、持續感動的符號,也需要爲來此朝聖的人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 當然,打造愛情天梯這一愛情聖地,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規避,一是作爲一個政府項目,需要徵求民意;二是要科學規劃,讓愛情天梯真正成爲一塊愛情聖地,而不是浮光掠影、花里胡哨的景區。正像當地人所說的那樣,愛情天梯其實一點都不浪漫,深山老林中討生活不僅有野獸爭食的危險,更是柴米鹽油的平淡和艱辛,假如景區背離了這些,那麼就會偏離愛情天梯的真正意義;三,愛情天梯是一塊愛情聖地,既然是聖地,就不要污染她,就需要呵護她。政府想發展旅遊未嘗不可;給當地山民增是否加一點收入也是好事,但這一切,都要有著敬畏的心態,把它當成聖地,而不只是景區。 王攀 來源:北京晨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