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溥儀收藏的 部分名畫簡介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所畫。圖爲絹本,淡設色,畫幅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是以精緻的工筆記錄的長捲風俗畫。畫中人物眾多,神情各異,並穿插各種活動,場面宏大,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許多側面,再現了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的繁榮景象,極具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清明上河圖】共有鈐章96方,其中末代皇帝溥儀的鈐章就有3枚,足見溥儀對【清明上河圖】的青睞。 【簪花仕女圖】是唐代周P的作品。絹本設色,縱46厘米,橫180厘米,是傳世孤本。畫中描寫的是唐代貴族婦女的日常生活,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畫作品,藝術價值極高。 【虢國夫人遊春圖】 爲唐代張萱所繪。圖爲絹本設色,畫幅橫148厘米,縱51.8 厘米。此圖描繪的是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三姐虢國夫人盛裝出遊的景象,反映了盛唐的神韻和藝術風貌。 張賢達 整理 傳世國寶如何進入小白樓 小白樓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國寶?這些國寶是怎樣進入小白樓的?世人又是何時發現這些國寶存放在此的呢?記者就這些問題專訪了偽滿皇宮博物院副院長、研究館員趙繼敏。 國寶以『賞溥傑』的方式帶出故宮 偽滿時期,溥儀存放在小白樓的國寶,最初大多是北京故宮藏品。1922年9月4日起,溥儀以賞賜其弟溥傑爲名,挑選宮中既貴重又便於攜帶的古籍字畫,利用溥傑、溥佳放學之機帶出宮外,並轉存於天津的私宅,共計近70箱。 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統計,截至1923年1月28日,溥儀共運走珍貴圖書502函,210部,字畫1353件。其中全部字畫於1922年11月16日至1923年1月28日盜運出宮,包括手卷1285件、冊頁68件。 溥儀盜運出宮的書法作品包括東晉王羲之的【曹娥碑】、【二謝帖】,唐代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懷素的【論書帖】,北宋蘇軾的【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米芾的【吳江舟中詩】,元朝趙孟\的【歸去來辭】、【天台山賦】,明代董其昌的【臨蘇軾雜詩】等。溥儀盜運出宮的珍貴繪畫作品包括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代周P的【調嬰圖】、【簪花仕女圖】,閻立本的【步輦圖】(北宋人摹本),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韓干的【神駿圖】,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柳雅蘆雁圖】等珍品。 國寶隨溥儀輾轉至小白樓 趙繼敏說:『這批國寶和溥儀的命運關聯非常緊密,它們因爲溥儀的「賞賜」而出宮,又因溥儀命運的轉折而輾轉天津、長春,直至落腳小白樓,才算安穩了幾年。』 溥儀把這些書畫運出宮後,先是存放在父親――前清攝政王載灃的王府內,載灃又托載濤秘密運至天津。這批國寶運往天津時,又費了一番周折。這些書籍字畫共裝了七八十口大木箱,體積大,數目多,在出入火車站時,不但要上稅,最擔心的是檢查。恰巧當時的全國稅務督辦孫寶琦是載掄(慶親王載振胞弟)的岳父。最後通過載掄找到孫寶琦辦了一張免檢、免稅護照,才使這批國寶順利運抵天津,全部存在13號路166號樓內。 1938年12月,溥儀派人將存放於天津靜園的絕大多數古玩書畫共計六十七箱全部運至偽滿新京,並由特務機關經辦人專門開具了收據。從這張收據中可以看出,運至偽滿新京的舊版書有36箱,字畫有31箱。書畫箱均爲松木製成的長方形箱子。這批珍寶運至偽滿皇宮後存放於小白樓。 來源:長春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