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願圓明園文物流失之痛喚醒我們的文保意識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11-7 23:32|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2084| 評論: 0|來自: 中國青年報

摘要: 11月3日,英國邦瀚斯拍賣行發表聲明稱,為避免加劇中國民眾的不滿情緒,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的持有者決定收回藏品,不參與拍賣。這是自2010年圓明園在罹難150周年之際向全球發出抵制圓明園流失文物拍賣的倡議書以來, ...

11月3日,英國邦瀚斯拍賣行發表聲明稱,為避免加劇中國民眾的不滿情緒,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的持有者決定收回藏品,不參與拍賣。這是自2010年圓明園在罹難150周年之際向全球發出抵制圓明園流失文物拍賣的倡議書以來,圓明園流失文物首次在海外被撤拍。(【北京青年報】11月4日)

收藏家馬未都先生說過,圓明園有兩個150年,第一個150年盡享風光,用世界上任何語言讚美它也不為過;而第二個150年,它把一個民族的苦難與恥辱寫得清清楚楚,讓國人不忍回憶。這次,兩件圓明園文物撤拍,它讓我們再次重溫祖先文明榮光並咀嚼屈辱,也讓我們知曉流失海外的150萬件圓明園文物中的這兩件:『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

『長宜子孫』,這四個字給我印象最深。那麼,如何讓圓明園文物所代表的中國文化長宜子孫呢?

有網友說,從英法聯軍當年明火執仗的搶掠,到現在聲稱不想冒犯,其反差何其之大,也佐證了中國的日益強盛。我同意這個看法,但我們流失的海外文物實在太多,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楓丹白露宮、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處,都藏有大量中國文物,圓明園文物只是其中一部分。無論動用國家財政還是民間資金回購,都無法買回所有的海外遺珍。何況,這在道理上也說不過去,強盜搶走了咱家的東西,如今又要動用重金從其子孫手中買回,這好比又被搶了一次。

我以為,我們應永遠保留追索的權利,包括依據國際法和雙邊協定等手段;其次,伴隨着中華文化的復興,應運用道德感召力,力促他國及其國民從『不想冒犯』到『主動歸還』,這方面並非沒有成功的例子。2010年10月18日,紀念圓明園罹劫150周年主題晚會在圓明園大水法遺址舉行。圓明園管理處呼籲全球持有圓明園文物的個人或機構返還所持文物,新西蘭一個家族在活動現場向中方捐贈了一對流散海外的小瓷瓶,這也是英法聯軍後裔首次向中國捐贈文物。

所有看過這條新聞的人無不動容,這位新西蘭女士現場流淚,她說:『先祖曾是把英國國旗插上塘沽炮台3人中的一人,並參與了對圓明園的洗劫。多年來,家族成員總想將文物歸還中國,並真誠道歉。』

追索文物的過程無疑會很漫長,恐怕不止一個150年。圓明園是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流失的海外遺珍或許有助於我們『長點記性』, 矯正我們 『善於遺忘』的基因。

中華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都是逢朝代興而文化燦,遇衰世而文物遭劫,我們何不把追索每一件海外遺珍的過程,當做一粒促使我們勿忘國恥、反思傷痛的沙粒,而作為母體的蚌就好比中華文明,她磨礪越多,珍珠愈亮,就越可能長宜子孫、光照萬代。

歷史的傷痛提醒着我們備加珍惜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在追索圓明園文物的同時,我們更要好好保護現有文物和文化遺產。(水易寒 原題:如何讓海外遺珍『長宜子孫』)


來源:中國青年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