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有一條『唐詩之路』,在【全唐詩】收錄的2200餘位詩人中,有400多人遊覽過這條風景線,其中不乏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們前後多次沿着這條山水之路遊走,留下許多膾炙人口、氣勢磅礴的詩句。在浙東唐詩之路起源地蕭山召開的研討會上,有人提出要循這條『唐詩之路』,開發文化之旅。
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唐代的浙東,河網密布,詩人們往往順流而下,從大運河到杭州,再取山陰道到紹興,渡剡溪,上天姥山,爬天台山,進大佛寺,一路上千岩競秀,萬水爭流,放眼是畫,處處有詩。『浙東唐詩之路』,確切地說,是從錢塘江,經西興、蕭山到紹興鑑湖,沿浙東運河到曹娥江,然後南折入剡溪,經天姥山抵天台山石樑飛瀑的一條古代旅遊風景線。 蕭山歷史學會副會長陳志根認為,蕭山是唐代詩人浙東之旅繞不開的必經之路,浩瀚廣闊的錢塘江使蕭山成為浙東的西北門戶,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成為通往浙東的必經之路。賀知章【回鄉偶書】中的『鄉』指的就是蕭山。李白在【送友人尋越中山水】中寫道『東嶺橫秦望,西陵拱越台。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此中描寫的應為湘湖和固陵(西興古稱)。直到明代中期,由於築起麻溪和臨浦兩壩,導致西小江和浦陽江的隔離,蕭山作為杭州至紹興水道必經之地的位置才逐漸喪失。 南通大學教授、中國王維研究會副會長王志清也十分贊成以上觀點。他覺得,蕭山也是西連錢塘江而東接富春江的中樞要鎮,是杭州至富春江的經由之路。謝靈運【富春渚】:『宵濟漁浦潭,旦及富春郭。』意思是說從漁浦到富春江,不僅交通便利,而且輕鬆順暢,沒有鞍馬勞頓之苦,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動車、軟臥。而且,漁浦也是十分重要的航運港口。王志清認為,唐詩中的漁浦,交通便利,景象繁榮,景色奇美,人文決勝,這就是為什麼唐詩之路要從蕭山出發的原因。 文化之旅前景可期 專家認為,發掘『唐詩之路』的文化內涵,對當地旅遊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積極影響。清華大學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原會長傅璇教授認為,『唐詩之路』是很好的發展契機,當地政府應該大力扶植區域文化,挖掘浙東的歷史文化遺蹟,建造『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園區、詩碑公園、浙東唐詩之路博物館等,總的來說,就是在接下來的建設中,注意歷史文化,讓其成為旅遊的重要載體。 王志清覺得,『唐詩之路』於自然中寓哲理,於秀麗中含質樸,充分顯示了浙東地理文化的特色,同時,因其深具詩歌藝術和山水景觀的特質,具有歷史發掘和旅遊開發價值。浙東『唐詩之路』是一種人文現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浙江的文化軟實力,是無價瑰寶。 本報駐浙記者 蔣萍 本報通訊員 吳祿嬋 來源:文匯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