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兩件圓明園文物將在英國拍賣的消息引發關注,拍賣行最終選擇了撤拍。專家表示,這並不意味着結束。圓明園文物追索依然存在着重重困難,有待於多方的協調和努力。 北京時間9日凌晨,邦瀚斯拍賣行的一場中國藝術品專場拍賣剛剛結束。如果不是最終沒有上拍的兩件圓明園文物,也許在中國國內,並沒有多少普通人會知道它的存在。 這兩件文物是『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和『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原本分別編號是170 和171。記者8日登錄邦瀚斯拍賣公司網站,還能在目錄中看到相關圖片和介紹文字,只是被標註了『WITHDRAWN』(收回)。 今年10月,有中國媒體報道稱:上述兩件出自圓明園的文物即將在英國被拍賣。消息傳出後,迅速登上了多家媒體的要聞位置。該拍賣行隨後表示,文物持有者決定收回這兩件藏品,不再參與拍賣。 事實上,圓明園文物在海外被拍賣並不少見,據專家估計每年有10次左右。類似的新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中國媒體上出現。最受關注的,自然是2009年佳士得拍賣圓明園鼠首、兔首銅像。彼時引發的社會影響之大、波及範圍之廣,超乎很多人的想像。中國外交部、國家文物局等政府機構,均發出態度明確的聲音,反對拍賣中國流失文物。 該事件最終的結局是:佳士得一意孤行,中國商人蔡銘超以競拍之後不付款的方式,造成這兩件文物『流拍』。事件引發各界對於如何理性看待海外流失文物的大範圍思考,持續時間頗久。 此次的圓明園文物拍賣,從關注度上不及3年前,但有了一個新的變化:撤拍。這是包括鼠、兔首拍賣在內的幾次焦點事件中,從未有過的。據一位長期研究圓明園的專家介紹,在他印象裏,這是圓明園文物拍賣中首次出現撤拍的情況。 專家稱撤拍並非結束 對於撤拍的舉動,有媒體報道稱,拍賣行作出了道歉。但據一直關注此事的中新社駐倫敦記者周兆軍介紹,邦瀚斯拍賣行在聲明中說『sorry』,是比較遺憾,其中沒有道歉的成分。 另有專家分析稱,此次出現撤拍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情況很複雜。撤拍不代表不拍,不排除私下成交,或者找個時間再拍的可能。也有換一家拍賣行的可能。當然也可能是賣家真的就不想拍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撤拍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長期從事拍賣行業的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兼職教授王鳳海也表示,自己注意到邦瀚斯拍賣行表示遺憾,但並沒認錯,不擔保以後就不拍了。 王鳳海介紹說,從以往的撤拍來看,情況比較多的是出現了處分權問題。像這次邦瀚斯撤拍的情況,不敢說首次,確實並不多見。 不過在他看來,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撤拍這個態度都是比較好的。 據他分析,這次撤拍主要可能還是迫於一些外界的壓力。像上次佳士得拍獸首,已經鬧得沸沸揚揚。談起3年前那次轟動事件,王鳳海說當時自己就曾表示,那兩個獸首其實不值那麼多錢,只是裝飾性的水龍頭,是被炒到了高價。從道義以及民族情感的角度,圓明園的流失文物還是應該歸還給中國。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