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追討圓明園被掠奪的文物是一種責任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11-12 18:21| 發佈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998| 評論: 0|來自: 天津日報

摘要: 前不久,英國邦翰斯拍賣行決定拍賣兩件中國圓明園的文物,但就在兩天前舉行的正式拍賣會上,文物持有者卻突然變卦,撤拍了。有人說這是迫於外界的壓力,也有人說或許交易會在私下裏達成。總之,不管什麼原因,東西還 ...
前不久,英國邦翰斯拍賣行決定拍賣兩件中國圓明園的文物,但就在兩天前舉行的正式拍賣會上,文物持有者卻突然變卦,撤拍了。有人說這是迫於外界的壓力,也有人說或許交易會在私下裏達成。總之,不管什麼原因,東西還在人家的手裏,不論今後它們的前途和去向如何,圓明園文物包括敦煌的瑰寶,都已成了國人心裏的一種隱疼。 
  事實上,近些年圓明園被掠奪的文物已在國際市場上拍賣了多次,其中最受關注的,當數2009年法國『佳士得』拍賣的兔首和鼠首銅像。對此,當時的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姜瑜曾公開表態,稱『佳士得』拍賣的相關文物,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被英法聯軍搶劫掠走,並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國珍貴文物,中國對其擁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權,這些文物理應歸還中國。但『佳士得』置若罔聞,一意孤行。後來一名中國商人不得不以參與競拍最終卻拒絕付款的方式,導致兩件文物『流拍』。隨後,由中國85名律師組成的『追索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訴訟律師志願團』也向法國佳士得拍賣公司正式發出律師函和律師聲明,聲明說,兔首和鼠首是法國人從中國搶掠的,如果『佳士得』代理拍賣了這兩件文物,他們的行為將等同於銷贓。但打國際官司是一件很繁瑣的事,耗時耗財,無論哪個國家,在此類問題上,都會面臨着各種各樣的困境,想通過法律訴訟程序索回劫掠文物,可能比走蜀道還要難。而當我們面對敦煌劫後的故紙殘篇時,想必隱疼已然化成了劇疼。當年在敦煌掠走了大量文物的洋盜賊們,骨頭或許早就爛成了粉末,但敦煌的壁畫和經文,卻依舊在他們的博物館裏閃爍着聖光。我始終想知道,當他們的後代說起敦煌學的研究並不在中國等等鬼話或者昏話時,是否感到過臉紅和無地自容?是否對他們先輩的不軌行為進行過些許的反省?還有一種聲音,聽起來更是可笑。一些心懷叵測的外國人,屢屢質疑中國的文物保護能力,言外之意,也就是他們在學雷鋒做好事,在替中國保存流失的文物。那麼我們就不禁要問了,中國是個文明古國,也是個文物大國,難道我們的文物全都爛在了博物館裏?難道西安的秦俑全都『缺胳膊斷腿』了?
  按照國際公約,由於戰爭等原因遭受掠奪的文物,理應物歸原主,雖然因為時間、證據等等諸多因素,很多文物還暫時不能『回家』,但我們絕對不能放棄追討。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也是我們的責任。我特別相信天津著名詩人馮景元在其【樹】中說過的六個字:活着,看着,記着。這是生命的哲學,任何人都無法逃脫。
  (周凡愷)
來源:天津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