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福
先引用近日的兩篇報導:
其一,11月7日【法治周末】刊登了一篇題爲【『難產』的生育服務證】的報導說:『有人對辦理結婚證和生育證過程進行了一個統計:蓋章、簽字40多個;接觸單位10多個;接觸工作人員60人;耗費時間兩個月;花費人民幣800多元。』
其二,11月8日【齊魯晚報】刊登了一篇題爲【新婚夫婦爲辦准生證奔波兩地長達三年無果】的報導:『一個準生證3年沒辦成。』張女士無奈又無助。張女士原籍單縣,在煙臺工作生活。4年前,她在煙臺登記結婚,未及時上報新婚,兩地均沒有其作爲育齡婦女的信息。如今想要孩子的她,卻面臨兩地計生部門不爲其辦准生證的尷尬。
『准生證』美其名曰『生育服務證』,正如『超生罰款』美其名曰『社會撫養費』一樣。談到『准生證』,我就想起以前的『糧票』。現在上了點年紀的人都可能用過糧票,在那個時代,要買糧食,光有錢還不行,還得有糧票,糧票有時甚至比鈔票還要貴重,有的農民糧食不夠吃,就拿家禽蛋品到市上交易,不收鈔票要糧票,一般用3斤糧票換1斤雞蛋。出差和旅行的時候需要攜帶全國通用的糧票,否則就有可能挨餓。
糧票是計劃經濟年代的產物,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糧票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但現在生孩子仍然需要『人票』,就是『准生證』。准生證與糧票一樣,都是行政管理思維的產物。如果說糧票在其它國家(例如前蘇聯和北朝鮮)也存在過的話,准生證則可能是中國的獨家發明。
我認爲,現在應該取消計劃生育,當然,取消計劃生育也就取消了准生證。有人反對說:『取消准生證?要是有人拼命生孩子怎麼辦?』這種反對意見,就好像當年要取消糧票時,我曾聽人說:『取消糧票?要是有人拼命買糧食怎麼辦?』現在買糧食不需要糧票了,但又有多少人願意買一大堆糧食放在家裡?你買糧食越多,糧店越高興,因爲賺得越多。同樣道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撫養孩子既費錢又費力,教育投入高昂,即使取消計劃生育,又有多少人願意多生孩子?父母生育孩子是『付出多於回報』,而一個人一生中所創造的社會財富總的來說是大於他(她)所消耗的社會財富,所以,父母生育孩子其實是以極大的成本爲國家、爲社會做貢獻。
由於現在生第一胎也要准生證,所以准生證在某些地方成爲一種緊俏商品,計生部門就是這種商品的壟斷經銷商。由於准生證是計生部門的一個重要財源,因此計生部門當然不願意取消准生證。11月7日【長江日報】報導:『辦准生證要先聽一堂優生優育課,不聽課拿不到准生證,聽了課竟發現課堂上公然推銷奶粉。昨日,記者接一位準媽媽舉報,來到武昌區人口和計劃服務中心暗訪,發現先聽課再拿準生證已成「必須」,而原本頗受歡迎的優生優育課悄然變味,講課「跑題」推銷奶粉。』
准生證給計生部門帶來了巨大利益,但卻給普通老百姓帶來了巨大麻煩。有一位網友說:『我老婆懷孕都五個月了,突然之間,我被准生證弄的快要瘋掉了。我是安徽人,老婆是廣西人,我們住在廣州,沒有廣州戶口。現在,我被告知,我和我的老婆,必須回到安徽去辦理准生證,還可能面臨因爲沒有及時辦理准生證而被罰款的局面!』
11月9日騰訊網【今日話題】做了一個關於准生證的專題,認爲應該廢除准生證,理由是:『其實准生證的一般作用,就是要證明一個人沒有生育過,可以生個孩子。要證明這一點其實太簡單了,比如任何一個孩子出生後,他總有母親吧?那麼就給這個母親的身份證信息里輸入「已生育一胎」。等這個母親再要生育時,比如說她懷孕了要去醫院,醫院把她的身份證號一輸入,就知道她符不符合生育條件了,哪還需要去看準生證?』顯然,這個專題雖然主張廢除准生證,但並不主張取消生育管制,只是認爲有其他方法可以證明育齡婦女的生育狀況。我認爲,不但應該取消准生證,而且還應該徹底取消生育管制,把自主生育權歸還給公民。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