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本報與湖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聯合推出的『喜慶十八大・荊楚名家行』系列活動的第四站,走進百步亭社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唐翼明通過解讀【顏氏家訓】,結合自身經歷和身邊的故事,作了一場『當代孩子家教』的精彩講座。記者看到,唐翼明談到自己12歲考上初中後,獨自一人跟隨小商販奔跑110裏路找學校的經歷時,現場不少聽眾為他的苦難求學路而流下眼淚。
痛心:學生路遇老師視若無睹 談到當今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唐翼明回憶起自己在武漢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已經30多歲了,但對老師非常尊重。全班雖然只有8個人,但上課時仍由班長統一喊『起立』,大家一起向老師鞠躬,然後非常認真地聽講。『現在的大學生,遲到了半節課從來不打報告,「起立」、「鞠躬」一樣都沒有,在路上看見老師也視若無睹,大學生在禮儀上,簡直一代不如一代!』唐翼明為此十分痛心。 唐翼明說,社會上有個現象很值得我們關注,人才總是會集中在一個家族裏。如江蘇無錫的錢氏家族出了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著名的人文學者錢鍾書、國學家錢基博以及錢永健、錢偉長、錢三強等精英。這其中,固然有遺傳因子的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是這些家族家教好的原因。唐翼明非常推崇【顏氏家訓】,在中國的家庭教育系統中,【顏氏家訓】是最早、最系統也是寫得最好的一部治家格言。 直言:陪讀,就是認為孩子沒用 唐翼明為聽眾解讀了【顏氏家訓】提出的一些家教原則。第一原則就是要趁早,對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這與當今流行的『胎教』做法不謀而合。『孩子還小呢,不懂事,等他上學再說!』這些話實際上會害了孩子。另一原則就是從嚴。今天的孩子都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呵護太多,嚴格教育太少。『在我看來,從沒有見過從嚴而教壞的學生,而被寵愛教壞的孩子卻太多。譬如現在的孩子,每天上下學都有父母接送;上個大學,父母要扛着行李陪着去報到,甚至連寢室的床都鋪好了;有的媽媽不放心,還在旁邊租個房子,美其名曰「陪讀」,有這個必要嗎?你去接孩子、陪讀,就是不相信他,就是認為他沒用!』 為此,唐翼明談到了自己的經歷。唐翼明小時候放過牛、砍過豬草,但喜歡學習,他作為鄉裏唯一一個考上初中的孩子,臨開學了,卻連學校大門朝哪開都不知道。無奈,只好起了個大早,坐在路邊,等着去城裏的小商販,跟在人家後面跑,直跑得兩個鼻孔流血,『當時我只有12歲,但我硬是跑完了110裏的路程,找到這個中學,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經歷。』談到這裏,現場聽眾唏噓不已,不少人悄悄抹淚。 建議:母親對子女一定要嚴 針對傳統『嚴父慈母』的觀念,唐翼明反而主張『慈父嚴母』,並指出,做母親的,與子女有着天然的關係,母親的嚴厲不會讓孩子恨她,而母親的慈愛卻很有可能轉變為溺愛;做父親的,因扮演着傳統的『嚴父』角色,常常板着臉,又整天在外忙碌,在恨鐵不成鋼時,會與子女產生溝通不良、產生代溝的問題,很容易產生隔閡。唐翼明以很多『嚴母』教出來的古代偉人佐證,如抗金名將岳飛的母親居然在自己兒子的背後用針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歐陽修的母親一向嚴厲,用蘆葦當做筆教兒寫字;胡適之母在他犯錯的時候,就讓他跪在床前,一跪就是幾個鐘頭,胡適在後來成為一個學問好、品德好的大家,同時也非常孝順。 講座結束後,現場的聽眾紛紛湧上講台,請唐翼明簽名、與其合影。宋爺爺激動地說:『唐老師講到我們的心坎裏去了。現在的孩子太嬌慣,吃苦精神和奮鬥精神都遠遠不如我們那一代!』百步亭社區的劉小姐則表示,自己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決定不再接送兒子上學,培養兒子獨立的精神。 來源:楚天金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