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大環境形成是內因 如果追溯『造節』的源起,天貓絕對不是第一家。早在線下零售業發展之時,各大商場就會藉助店慶、歲末促銷等時間節點『造節』來吸引人氣。但不得不承認,天貓是憑空『造節』最成功的一家,讓這一天產生了巨大的聚合效應。 著名管理諮詢公司博斯(Booz)公司大中華區主席謝祖墀認爲,天貓成功『造節』的背後,實際上反映的是這幾年來電商崛起以及整個網購大環境的形成,這才是真正的內因,『電商有不同於傳統商業形態的優勢,就是不太受地理區域的限制。相反,傳統商業覆蓋率沒有電子商務那麼高。』 天貓總裁張勇告訴記者,從4年前天貓單方面組織活動,到如今變成一個參與度極高的『商業節日』,除了天貓官網宣傳外,大量商家也做了各自的用戶調動、預熱工作,『很多商家在外投放的廣告內容也是「雙十一」,所以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他認爲,這是相關產業群、價值鏈上各個合作夥伴進行廣泛合作的社會化結果。 能否造出原創大品牌 光看這個191億元的數字,著實令人歡欣鼓舞――這相當於上海今年中秋國慶黃金周8天395家大中型商業企業5000多網點總營業收入(64億元)的3倍,這個數字也將其它電商的『雙十一』數據狠狠甩出『幾條街』。 但仔細琢磨一下這個數字的組成,銷售額破億元的傑克瓊斯、駱駝等品牌,本就是在線下已經形成品牌的商家,各個榜單的TOP10,線下轉型線上的品牌占多數。在連日的採訪中,記者也發現,大部分消費者放在購物車裡瘋搶的商品、首頁上顯示的商品都是早已有知名度的產品,僅綠盒子、御泥坊等十餘家天貓原創品牌躋身所在類目的TOP10,線上原創產品依然處於劣勢。許多小商家抱怨,天貓『11・11』活動已成爲大品牌的聚集地,它們占據了最多最好的資源,讓原創小品牌難以存活。 有分析人士認爲,天貓成功『造節』,在最大程度地拉動內需消費的同時,更應該好好利用這一契機,造出中國原創的大品牌。麥肯錫全球董事陳有鋼則對原創品牌的未來充滿信心,『在流通業日益國際化的今天,如果中國可以建立世界領先的電子商務平台,將爲中國消費品走出中國、乃至品牌的全球化提供重要的支持。』(徐晶卉) 來源:文匯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