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供稿 湖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歷史研究】編輯部聯合主辦的"明清對話:鼎革與變遷"高峰論壇,於10月17日在湖北大學會展中心召開。蒞會的知名學者近20人,其中包括央視【百家講壇】"明十七帝疑案"主講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毛佩琦先生和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馮天瑜先生等。會議由【歷史研究】常務副主編路育松和湖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長郭瑩教授共同主持。湖北大學副校長周積明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研究員李紅岩出席會議並致辭。 此次高峰論壇旨在打破明史研究和清史研究的隔膜,搭建一個對話和交鋒的平台。論壇打破傳統學術會議宣讀論文的模式,在"鼎革與變遷"這一主題下以若干議題組織會議,每組議題均有引言、駁難、點評,通過學者們不同觀點的闡述和交鋒,實現"對話"的目的。 在第一場論壇對話中,清史專家、遼寧社會科學院李治亭先生與明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佩琦先生就"明清鼎革與中國歷史發展道路"這一議題進行了交鋒。雙方爭論的焦點是明清鼎革是否具有歷史必然性、晚明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是否能導致中國走向內生型的資本主義社會以及評價明清易代是進步還是倒退等問題。 第二場對話主題爲"清代'大一統'的歷史評價",參與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定宜莊研究員、楊海英副研究員和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的方志遠教授。三位學者認爲,"大一統"不應成爲評價歷史的絕對標準,清朝在開疆拓土中造成極大的歷史損傷,我們在談論"大一統"的歷史意義的同時,還應關注下層人民的命運、個體的犧牲,在歷史進程中人是第一位的。 第三場對話聚焦明清易代中的"忠"與"貳"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劉鳳雲教授、遼寧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張玉興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李世愉研究員參與對話。雙方爭論的焦點是對明清易代中的"貳"如何看待,是否因爲明的腐朽與清的統一強盛而諒解、肯定明清易代中的"降清"現象。 第四場對話主題爲"明清制度與文化的繼承與斷裂",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商傳研究員和南京大學歷史系許蘇民教授、範金民教授參與對話。商傳研究員以新的史料揭示了晚明自由活潑的議政之風,指出這樣一股新鮮氣象在清代並未繼承。許蘇民教授從文化的角度論述了晚明學術界的諸多"新氣象"。範金民教授則認爲明清經濟更多的是延續,沒有多大改變。 最後,周積明教授和馮天瑜教授做了主題點評。他們從歷史研究方法論的角度,對四大議題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高屋建瓴的評述。整場會議非常成功,學者們用精闢的語言將明清史領域最前沿、最熱點的問題拿出來討論,不同觀點相互爭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在場學生不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更加深了對歷史學意義的認識,體會到歷史研究的魅力。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