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云南大学获悉,云南省历史学会、云南大学将联合云南“钱王之乡”会泽县于2009年4月举办“滇铜之道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届时,80名国内外专家将会聚会泽,共同研究历史上滇铜生产与运输对云南、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经济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据云南省历史学会秘书长、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树才介绍,“滇铜之道”是与茶马古道、甚至丝绸之路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古代运输要道,通过“滇铜之道”,云南生产的铜才得以运往京城,支撑着全国钱币的铸造。
“滇铜之道”从曲靖市会泽县(旧称川东府)经由滇东北及贵州西部转移至四川,从泸州下水经长江到达江苏,最后由京杭大运河上达北京。在清朝乾隆时期,会泽的冶铜业发展到鼎盛时期,运往北京的铜占全国的60%以上,会泽由此赢得了“钱王之乡”的美誉。
历史学家林超民教授告诉记者,国内学术界对于滇铜的研究集中在资本主义萌芽等问题的探讨上,对滇铜的生产和运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研究较为薄弱。而滇铜问题已在国外引起了关注,例如德国一些学者正在进行有关滇铜与东亚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关系的研究。
据了解,“滇铜之道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对滇铜的历史与文化、清代滇铜生产和转运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揭示“滇铜之道”的当代意义,将历史辉煌与当代发展融为一体,使“滇铜之道”服务于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