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周,越劇王子趙志剛正在逸夫舞台演出。成立『趙氏工坊』兩周年,趙志剛與愛人陳已做出了【蝶海情僧】【山水黃公望】【倩女幽魂】三部大戲。在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意的同時,趙志剛也由衷發出感慨:『開工作室的這兩年,才覺得以角兒爲主的戲曲創演模式早已變了。現在做一部戲,戲曲演員在所有主創中的地位是最低的,不僅是薪酬,話語權、存在感更是如此。 』
演員薪酬難與其他主創比 幾次來滬演出,趙志剛都禁不住爲戲曲演員抱不平。『有名的戲劇編劇和導演,明碼開價動輒就數十萬。加上高昂的舞美製作,如今拿上百萬做個戲已不是什麼稀罕事。』可戲曲演員的價碼顯然就低了好幾個層次。據知情人士介紹,如趙志剛這樣名角兒,出場費也就是兩三萬元起,更不用提普通演員或龍套,一場演出收入常常只有幾百塊。不少演員甚至吐槽,一天幾十塊的排練費,也常被劇團或劇組『免』了。 除此之外,沒有相關版權保護。據稱,趙氏工坊的第一部戲【蝶海情僧】自開演以來頗受越迷歡迎,並成了浙江許多民營越劇團『翻演』的對象。對此,他苦笑:『導演、編劇乃至舞美都有版權保護,可別人從我們的新戲化一個摺子出來演,我們毫無辦法。什麼時候會出台保護演員的 「舞台表演版權」的政策就好了。 』 盜版惱人,模仿亦要有追求 三年前脫離體制『單飛』的崑曲王子張軍也曾數次遇到『被盜版』。『自從園林版崑曲【牡丹亭】演出後,我們會不時發現,各種冠以園林版的崑曲演出紛紛出現,把我們的導演氣得半死。這些團體和個人的行爲是不負責任的,並且缺乏版權意識。 』 儘管如此,張軍仍然沒打算跟這些盜版者『較真』,反而對他們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各行業都可能出現盜版問題,很多時候,其數量甚至與這個行業的繁榮成正比。從這個角度來講,崑曲行業受到的關注就太有限了。所以,哪怕有模仿之嫌,我還是希望各種崑曲演出多多益善。此外,我還希望他們不要只流於模仿表面形式。我們的園林版崑曲是經過艱難的探索和研究的,希望更多人能把心扎進去,做出更多對藝術的探索,惠及整個行業。 』 從自身出發建立行業自信 幾乎每一個戲曲演員都曾發過類似感嘆,認爲自身付出和收回不成正比。『戲曲行業的萎靡,有時代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但是,許多演員認不清這個現實。』一位資深戲迷感嘆,『名編大導請不起,那就別請;道具舞美花錢,那就好好打磨內容。畢竟,如今花了錢卻做砸了的演出比比皆是。既然演出不好看,還有什麼資格求票房求關注? 』 近日,於丹在北大崑曲演出後被哄,網絡眾聲或批評或開脫,而戲曲學者翁思再卻從戲曲人的角度發出自省:『當今戲曲人的境遇有些尷尬,一方面認爲傳統文化理應得到關注和保護,一方面卻很自卑。那場在北大的演出,齊聚了當今中國崑曲界最好的乃至國寶級的演員。但這樣的場合,主辦方卻請來了另一個領域的文化名人來提氣,這或許是讓很多戲迷心中不平的原因。如今,傍名人是戲曲圈裡的一個風氣,這或許能爲一個演員或一場演出贏得暫時的關注,卻對提高戲曲行業的地位毫無意義。戲曲人只有認清了自己的價值,才有可能被別人看得起。而戲曲演員自信的建立,只可能源於他們自身過硬的藝術水平。 』 記者 李崢 來源:解放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