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紅砂岩牆已被重新批盪,目前仍未被批盪覆蓋的只有這麼一小塊
與石室僅一牆之隔的三中教學樓工地恢復施工的消息引起軒然大波。無獨有偶,位於海珠區同福西路伍家祠道的一堵清代紅砂岩圍牆也因為旁邊的海珠區少年宮裝修需要而面臨被破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昨日上午,廣州市規劃局組織專家組來到伍家祠道對該街區建築進行論證。專家組表示,由於伍家祠道與當年十三行行商有關,包括紅砂岩圍牆在內的部分古建築都具有保護價值,建議擴大保護範圍。 這堵圍牆是否文物 廣州『十三行』商人曾是近代中國最富有的商人群體之一,其中以『潘、伍、葉、盧』四大巨富家族為代表。位於南華西街的潘家大院因將被打造成一處旅遊景點而被街坊熟知。但與它僅一街之隔的伍家花園卻一直藏身於街巷之中不為人知。 據自稱是伍家後人的伍立橋介紹,今年7月份,與伍家祠道僅一牆之隔的海珠區少年宮圍蔽整修,施工單位敲掉了外牆上的批盪。伍立橋驚訝地發現,這堵長20米、高約3米的外牆的內在結構原來是紅砂岩。對歷史頗有研究的他認為,這堵圍牆的價值『非同小可』,『如今廣州紅砂岩相當少見,這有可能是廣州目前唯一一堵紅砂岩牆』。但讓他備感遺憾的是,這堵剛剛才『重見天日』的紅砂岩牆很可能因為少年宮裝修的原因被重新批盪並貼上瓷片,『這將會破壞整個伍家祠道的歷史價值』。 少年宮負責人則對外解釋道,雖然他們也留意到該堵圍牆有比較有特色的紅砂岩石頭,但在整修過程中沒有任何街坊和職能部門與其溝通,而且牆體本身就存在安全隱患,因此他們只能按照原來的方式,重鋪牆面加固保持外立面統一完整。 專家論證是拆是留 這棟『存在爭議的圍牆』是拆是留?昨日上午,廣州市規劃局以及海珠區邀請十幾位專家學者為這堵紅砂岩牆『把脈』。『這些老建築相當特別,非常有價值。』走在同樣是由紅砂岩鋪設的小路上,著名歷史及嶺南建築專家黎顯衡對伍家祠道內幾棟連體民國建築嘖嘖稱奇。 伍立橋介紹道,除了這堵圍牆之外,位於伍家祠道21號和23號、25號和27號的『小姐樓』也頗有價值。『我在這裏住了二十多年,一些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告訴我,這四棟舊宅是以前十三行富商伍秉鑒專門建造給女性家屬居住的,其中一棟叫「小姐樓」,這些都是清代嘉慶時期的建築,能保留到現在難能可貴。』專家在觀察後,對其中一些清代和民國建築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 不僅不拆還要保護 昨日下午,黎顯衡向記者表示,經過論證,專家組肯定了該面紅砂岩牆壁的歷史價值,傾向將其納入文物保護範圍。根據目前的狀況,牆體應該分段保護,北段外露的紅砂岩結合青磚牆體要原狀保留,不允許添加任何覆蓋物;而南段則先不急於剷除抹灰,也不允許再添加瓷片,先保留目前粗糙水泥的暗灰牆面。這樣可避免在強制鏟去抹灰的過程中,對紅砂岩石體和青磚磚面造成二次傷害。對此,海珠區少年宮方面表示,會盡全力配合專家調查工作和按照專家意見進行保護處理。 此外,專家組也傳出讓人更為欣喜的消息:除了該堵圍牆之外,包括『小姐樓』等部分老建築也可能納入保護範圍內,『因為伍家祠道建築的歷史意義在於記錄了當年十三行行商的生活點滴』。據了解,目前專家組的意見已經提交到名城辦,具體結果有待進一步商議。 (何偉傑 何裕華)
來源: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