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文化的落腳點是老百姓的滿意度。沒有來的人心嚮往之,來到這裡的人流連忘返,住在這裡的人安居樂業,這就是我們的評價標準 江蘇人均GDP達到了9500美元,整個經濟實力或者是說貢獻度占了全國的十分之一,走在全國的前列。在這種情況下,文化怎麼才能同樣保持領先位置? 第一,區域和全國的關係。對江蘇來說,我更期望江蘇能夠在走到全國前列,去梳理現狀,尋找不足,真正成爲全國其他省(市、區)的示範。據我了解,江蘇至少有幾個領域是處在全國領先甚至是第一的位置。比如在其它地方的電視台運行非常艱難的情況下,江蘇廣電集團卻『一枝獨秀』;鳳凰出版集團和省演藝集團也走在了全國同行的前列。前幾年,我們給雲南省做過相關整理,從雲南現象到雲南模式,再到雲南路徑,我們總結了好幾萬字的材料。雲南在經濟不發達地區,通過民族文化和旅遊文化,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找到了合適自己的發展路子。那麼江蘇文化在現有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政策推進下,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背後支撐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我沒有做過專門的調研,我不好說,但肯定是有自己獨門絕技的。 第二,文化航母與中小文化企業的關係。打造文化航母固然很難,但很有必要花大力氣去做。當然,光有文化航母也構不成產業生態。一定是打造文化航母和促進文化中小企業相結合,有航母、有艦艇、有舢板才能構成良性的產業生態。英國的創意產業中,90%以上是中小企業,浙江民營文化企業也發展很快。以前我們說民營文化企業都是在產業層面上發揮作用,後來我們發現,民營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也進入了文化事業,這時候我們就要考慮,文化裡面中小企業是不是也應該得到和國有企業相同的公民待遇?在政策、資金和資助等方面,中小文化企業更需要照顧。 第三,文化創意與生活的關係。我們曾做過北京、上海和杭州的文化發展規劃。在和當地領導溝通的時候,非常清晰地感到,他們都在努力突出自己的區位優勢。比如杭州,中央『長三角』發展規劃給杭州定了三個中心,其中一個就是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經過調研和論證,我們建議杭州區別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去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北京有北京的區位優勢,上海有上海的區位特點,而杭州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文化創意增長點。北京談文化產業多數會談到核心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海談文化產業多數會談到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和金融市場的支持等。杭州打造文化創意中心要找到杭州特點,比如創意生活等。杭州是一個精緻生活的休閒城市,老百姓關注的是精緻休閒的生活形態,杭州爲什麼不可以將精緻休閒的生活通過文化創意完美地呈現出來,以吸引更多的人去杭州,推動杭州經濟社會的發展? 第四,效果和評估的關係。我們在評價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時候,量化指標多了點,但是有些東西是沒有辦法量化的。談到文化發展,有看得見摸得著可以量化的物質形態,有精神價值層面,還有制度層面。在評估的時候,如果我們僅以文化產業占GDP的5%來評估,肯定是有失公允的。江蘇現在提出了到2015年末文化產業要占GDP6%的目標,實施起來確實有難度,當然也是有可能實現的,如果僅是根據這個6%做評估,我覺得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評估它的精神、價值、行爲、制度等方面。新時期『江蘇精神』既表現了目標,又是一種遞進方式。創業、創新、創優,一步一步梯進式發展。爭先、領先、率先,又是一步一步遞進式發展。所以,評估可能更多地需要從這樣一個角度去理解。發展文化的最後落腳點就是老百姓的滿意度。這個滿意度怎麼體現?沒有來的人心嚮往之,來到這裡的人流連忘返,住在這裡的人安居樂業,這就是我們的評價標準。 壇主小傳 熊澄宇,美國楊百翰大學博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大學全球化創新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本報記者 葛靈丹 根據熊澄宇2012年8月3日在江蘇省委幹部學習會的講課內容摘要編輯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來源:新華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