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的特征是差异性。它要求我们意识到每一个人的个性需求和差异的存在。 政府在文化领域所起的作用,通常是资本够不着的地方。因为资本是逐利的,而政府是为公民提供服务的,包括环境建设、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社会文明风范的提倡和评估体系的建构等。 评估文化发展,仅仅看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肯定是有失公允的。发展文化的最后落脚点,应该是老百姓的满意度――没有来的人心向往之,来到这里的人流连忘返,住在这里的人安居乐业。 近年来,对于文化有很多讨论。过去,我们一贯的提法是“宣传文化”,强调文化是为宣传服务的。后来,我们在宣传文化的基础上有了拓展,提出了“文化生产力”的问题。文化生产力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物质层面,一是精神层面。后来,又有了新的表述,那就是从宣传文化到文化产业,再到文化生产力。所以“文化生产力”一词近几年得到广泛认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时,我国的头等大事是进行经济建设,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整体态势,也反映了决策层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清醒认识。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之时,中央高层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国家不仅要全力进行经济建设,还要全力进行文化建设。 除了“文化生产力”,我们对“文化软实力”一词的使用也颇多。“软实力”一词是美国哈佛大学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曾经是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曾参与过美国国际战略的研究和决策。他提出,在国际竞争过程中,不仅仅要用“硬实力”,而且要用“软实力”。有时“软实力”比“硬实力”更起作用。在奥巴马总统上台之后,他修正了自己的观念,提出了“巧实力”。其实“巧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们提出来的“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几乎是一致的,即“软的”“硬的”并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很难说哪个好,这种差异就是文化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际上,这个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述就是“文化立国”。文化已经成了“立国之本”。文化是什么?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文化应该从三个层面去进行解读:第一个层面是物质的符号体系,第二个层面是精神的价值体系,第三个层面是行为的制度体系。 第一,物质的符号体系,是指文化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以量化的。首先,文学作品、表演艺术和城市建筑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符号。但现在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千城一面”。从飞机场进入市区,如果把城市名字盖上,就会很难辨别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市。这就说明现在的建筑没有地区符号特色,而这种符号就是文化符号。我到云南西双版纳,下了飞机进入城市,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是西双版纳。因为几乎所有建筑的外面都有傣家符号元素。 文化除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还可以进行量化。以前,我们一直把文化作为社会效益,作为意识形态去加以思考。2010年,国家公布了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是1.1万亿人民币,当时全国GDP是39万亿人民币,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到了2.78%。由此就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有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趋势。 第二,文化是一种精神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既包含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包含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和道德素养等。英国首相亲自坐地铁去看奥运会,我觉得很正常,这体现了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的一种价值观。对于精神价值层面上的东西,不是把它抽象到不能够把握,而是具体到要和普通人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弘扬。7月21日,北京发生水灾。当晚由于大水,交通受到影响,很多公民自发地用私家车到机场去接滞留的乘客回市区。媒体报道这叫做“双闪车队”。他们都是打着双闪灯,并形成了一个车队,这体现了北京市民的素质和道德。精神层面的东西包容着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和道德素养。它们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也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三,文化是行为的制度体系。以前,我们不把制度作为文化来考虑。其实,所有制度都是文化的反映。就如现在的战争,看起来是军事行为,但是军事行为的背后是文化。美国有一个学者叫享廷顿,他在《文明的冲突》中提出,文明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战争。去年,我们看到国际上有很多抗议,是在发泄对现有制度的不满。一开始,这种现象是在不发达国家出现,后来我们发现这种抗议在很多发达国家里也时常出现,特别是在美国的华尔街,抗议人群打出的标语是“我们是99%”。因为1%的人占据了美国45%的财富,99%的人实际上在承担美国大多数债务。而且从工资比例来说,富人最高的工资和普通人最低的工资相差几百倍。所以,制度问题实际上也是文化问题,这种抗议就是文化冲突。 文化是一个整体的综合形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的特征是差异性,科学求同,文化存异。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伦敦2012年奥运会,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差异。北京的奥运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伦敦的奥运口号是“一个城市就是一个世界”。北京提出的是求同,伦敦表述的是存异。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呈现了中国整齐划一的大国气势。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呈现的是文化创意和个体特征。很难说哪一个好,但我们至少可以看得出来,它有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文化。因此,文化重要的是意识到每一个人的个性需求和差异的存在。 来源:新华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