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年末,正是一個產業總結和盤點的時期,也是慧眼的投資商發現價值趨勢的時機。日前,記者走訪了國內幾家重頭投資機構,對當下文化產業,他們有着獨特的嗅覺。 着重變現型投資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國內眾多大型投資公司,他們並不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天使投資人或孵化器的角色,即不願意做過多早期性投資,更多是以龐大的資金助推大型企業進行價值變現,或者用股份制的方式參與到優質企業的成長中。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陳杭已經在這個行業里摸爬滾蛋近10年,對文化產業投資機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判斷。『這個產業是黃金礦,但也處於很大的泡沫中,我是用平衡的觀點看這個行業。』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澱,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基本策略是1-8-1,即10%的錢投資早期,80%的錢投資中晚期,另外10%的錢投資企業上市以後的定向徵發。投資行業是傳統文化新媒體和文化衍生。 『我們40%的錢投資傳統文化,30%投新媒體,另外30%投教育、旅遊、體育這些延伸行業。是4-3-3的布局。』陳杭談道,這後面有一個更大的思考,80%投資3年內上市的企業,是因為他們作為初創第一期基金,主要目標是大企業改制和資本化的機會。但他們拿10%的錢投早期型企業,總計也有40億元的規模。另外,定向徵發也在積極接洽中。從目前已經上市的企業看,這類文化上市公司的發行價格正不斷下滑,上市公司的定向發他們已經決定要參與。在4-3-3行業布局中,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決定最後一個3要投衍生行業,是想抓住中國經濟轉型當中的醫藥、旅遊、教育、體育這些機會。 在嚴謹的資金控制中,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除了抓住新華網、中國出版集團、視訊中國、駿夢遊戲、人民網、新華網這些細分行業的龍頭,試圖參與到政策推動等帶來的機會性利潤分成外,也在積極尋找一些產業鏈單薄但盈利模式穩定的價值股。比如對戲劇項目公司的早期介入,目前該基金圈定的對象是在京城已經擁有品牌的開心麻花公司。另外,還有數字出版公司、互動電視、實景演出公司、印刷和藝術品經營公司等幾家。 來源: 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