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青石桥地区进行旧城改造拆迁,辖区内段湖二巷一口百年老井面临填埋!”昨日,网友“徐家棚”在汉网论坛发帖爆料。“老井”的命运引来多位网友围观、跟帖疾呼:作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希望这口老井能被保留,并加以保护。 这口老井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和故事?昨日下午,记者专程来到汉阳南城巷附近的青石桥段湖二巷3号这户人家大门前,果然见到一口老井。掀开水泥盖板,暴露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井口,井口高出地面约二三十厘米,外壁由水泥所砌。俯视井下,可见清澈的井水,光滑的井壁则由红砖砌成。老井旁边一六柱亭,据了解为20多年前所建,供人乘凉闲憩所用,与此井无关。 年届六旬的张启贵师傅自称是这口老井的主人。他说,此井是祖父于清末所“打”,距今至少有110年的历史。有街坊插话道,张家曾世代以卖豆芽为生,豆芽品质在当地颇有口碑,浇灌豆芽的优质水源正是来自于这口老井,因此不少街坊戏称其为“豆芽井”。张师傅回忆,一二十年前,他家一直喝的是这口井的水。为防止井水受污染,他还专门给井口“配”了一个水泥盖。 一位居民向记者反映,整个青石桥片区已被纳入旧城改造范围,面临拆迁,这口当地仅存的古井也将与其他建筑一起被拆除。当地“旧房子可以拆,但这口百年老井被填实在可惜”。闻讯有记者采访,一些居民纷纷围上来,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想法。 居民们的想法与网友在网上的呼声不谋而合。网友“脸烙金印”回忆:“上世纪60年代,小孩姥姥家住青石桥,老人家经常在此井用水洗菜淘米,水质较好,冬暖夏凉,我也曾用过此井之水,当时井边很是热闹,-番风景令人回忆。”他真心希望能“保留此井!” “老汉阳”、市人大代表麻建雄昨日向记者透露,汉阳古城街巷曾遍布老井。汉阳地区使用自来水比汉口晚,直到解放初的很长一段时间,许多老汉阳人仍在使用井水。这样的百年老井,在当年的青石桥也不止一处。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曾经与汉阳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老井被相继填埋、消失。 汉阳古井今何在?“翠微”“元妙”尚存 “凤凰”“白鹤”无踪 汉阳古城目前还有多少这样的“百岁老井”?记者昨日在踏访中了解到:曾经遍布汉阳古城的老井,如今留存下来的屈指可数,如“翠微”、“元妙”。而白鹤井、凤凰井这些曾以丰富的人文积淀而闻名的一批古井,均在近年的旧城改造中消失。 《武汉往事》作者罗时汉先生向记者介绍,汉阳最有名的古井有3个,分别是“翠微”、“凤凰”和“白鹤”。昨日记者随同罗先生一同踏访发现:三口古井中,除归元寺内的那口具有500年历史的“翠微”古井存世外,另两口古井已不见踪迹。翠微路附近的白鹤村,因此处的“白鹤井”而得名。老居民、82岁的何爹爹回忆:二三十年前,他就是从这口井里取水喝,但多年前此井因建高楼被埋。 罗时汉透露,9年前,他曾在汉阳凤凰巷10号一家深宅大院里,意外发现了一口百年老井。从井口探头,清亮的水映着面影,其妙无穷。这座天井式老宅,据说是以前一位开钱庄的张姓人家留下的。一墙之隔,即是那棵江城最古老的银杏树――“古汉阳树”。古井古树相得益彰,令人浮想联翩。遗憾的是,记者这次踏访才得知,此井已于几年前被埋。 昨日,记者还跟随“老汉阳”麻建雄先生“探望”了另一口尚存的古井――位于汉阳武汉三中四新分校院内的“元妙井”。记者在现场看到,保存完好的花岗岩外井壁上刻有昌明大师亲笔题字“元妙井”,井旁文字介绍:“此井修凿于明朝时期,位于当时元妙观内,井深两丈有余,井壁由青石砌成,常年沁水不断,训女中学时期为师生提供饮用水。”麻先生介绍,此地原为民国时期的训女中学旧址,最早这里有一座元妙观。 (姜太旭 ) 来源:长江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