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200年『敦裕居』見證林風眠青少年時光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12-12 23:21|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2058|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中新社梅州12月12日電 題:200年『敦裕居』見證林風眠青少年時光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中國美術界一代宗師林風眠的故居『敦裕居』,位於梅縣西陽鎮閣公嶺村,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廣東省最近公布 ...
中新社梅州12月12日電 題:200年『敦裕居』見證林風眠青少年時光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中國美術界一代宗師林風眠的故居『敦裕居』,位於梅縣西陽鎮閣公嶺村,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廣東省最近公布的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中,『敦裕居』名列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名單。記者近日特地前往探訪。
  自梅州城區驅車約30分鐘便來到閣公嶺村,遠遠可見一座依山而建、前低後高的懸山式四合院客家院落,屹立在一汪水塘邊,白牆黑瓦,樸素無華。走近,只見低矮的門樓下,朝北而開的大門上方,書寫著『敦裕居』三個墨黑大字。 
  『敦裕居』建於清代,占地面積1155平方米。主體建築爲四合院式附築一橫屋的客家傳統民居,土木石結構,灰瓦面平房,建築面積現存約700平方米。其正立面依山形地勢以鵝卵石壘築高台基,與池塘形成較大落差。大門門額『敦裕居』三字,由林風眠先生的父親林伯恩所書。
  林風眠就是在這座樸素無華的客家院落度過艱難貧困的青少年時期。目前仍居住在閣公嶺村的林風眠唯一親人、現年69歲的侄女林素玲說,庭院東廂房靠南倒數第三間就是林風眠起居學習的房間。房內仍保存著其使用過的書桌與箱形小書櫥。油漆斑駁的桌面,讓人聯想到年少的林風眠認真描摹的情景。
  『伯父林風眠之所以能走入藝術殿堂,離不開他的祖父和父親對他的影響。』林素玲女士說。林風眠的祖父林維仁是一位石匠,善於在石頭上雕刻描畫,父親林伯恩子承父業。他們都是林風眠的啟蒙老師。林風眠1963年曾撰文【回憶與懷念】,回憶他的童年生活時提及『兒時就成了祖父的小助手,守在他身邊,幫著他磨鑿子、遞頭;看他在石碑上畫圖案、刻花樣』。其父親則在林風眠5歲時就引領他臨摹【芥子園畫譜】。
  『這座房子見證了伯父難忘的青少年時光,可惜他18歲離鄉出國學畫,就再沒回來過。』林素玲女士說。1977年,林風眠遷居香港,孤身度過人生最後14年,1991年8月12日凌晨在港逝世,享年92歲。大師逝世前夕曾留下『我想回家』的夙願。
  歷經200多年風雨的『敦裕居』一度出現牆體傾斜、梁架桁桷腐蛀、門樓倒塌等危狀。2010年10月,當地政府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並在居所內陳列林風眠的藝術人生傳略、書畫作品等。『畫作回家,魂歸故里』,在離開故鄉90多年後,林風眠的畫作終於代他圓了『回家』夙願。
  爲了讓故鄉的人民永遠銘記這位爲中國現代美術發展作出過卓越貢獻的客家驕子,梅州市已決定開建林風眠紀念園,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在進行中。(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