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张之洞博物馆如悬空"方舟" 施工难度堪比"鸟巢"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12-14 17:53|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2144| 評論: 0|來自: 长江日报

摘要: 耗费3500吨钢材的我市首个全钢结构建筑体――张之洞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英姿初展,它好似一艘悬空的大船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昨日,当世界殿堂级建筑大师丹尼尔・里伯斯金亲见自己的设计在汉变为现实时, ...
耗费3500吨钢材的我市首个全钢结构建筑体――张之洞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英姿初展,它好似一艘悬空的大船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昨日,当世界殿堂级建筑大师丹尼尔・里伯斯金亲见自己的设计在汉变为现实时,难抑激动之情:“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模样!” 
  张之洞博物馆是丹尼尔・里伯斯金在中国内地的第一件作品。前晚,他在华中科技大学“万科公开讲坛”上,专门向中国大学生们表达了自己对此作品的看重(详见昨日本版相关报道);昨日,他又冒雨来到位于汉阳月湖桥附近的老汉阳钢厂旧址,考察施工现场。当他乘车远远地就看到英姿初展的博物馆时,他欣慰地表示:设计时曾有人质疑这样的结构和外形是否与周边环境、建筑物协调。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应该不存在了。
  “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无论是外墙面的铺装,还是到内部装饰都要力求精致。”昨日,丹尼尔非常细致、认真地考察了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对现场施工人员特别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张之洞博物馆不仅是他在中国内地的“破土”之作,他更希望这座钢结构建筑能充分体现武汉钢铁工业的新宏图和崭新基准。
  据了解,张之洞博物馆建筑面积逾7000平方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及空中三层组成。目前整个博物馆的钢主体结构工程已完成,施工进入楼面铺设阶段。从远处看,整体造型好似一艘漂浮在地平线上的方舟,寓意武汉通江达海的区位及勇立潮头的城市精神。
  原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馆长顾壁阶介绍,新馆借鉴中国古象形文字元素,方舟两个角好似黄鹤楼顶的飞檐。建成后的博物馆主体陈设全部集中于悬空的“方舟”,“方舟”内将建有舞台,顶部是一个四季如春的空中花园。
  令记者最为惊叹的是,“方舟”底部距地面悬空十余米。据介绍,这一区域将建成开放式公共空间,而由两个巨大钢构件支撑的“时间之门”,将引领观众从这里穿越现实和历史,进入钢厂工业遗址区。
  “张之洞与武汉
  是近代化中国最好的代表”
  “武汉的钢铁工业曾是中国和世界的典范。”虽然与武汉结缘时间不算长,但丹尼尔・里伯斯金通过主持设计张之洞博物馆,对武汉的了解日益深刻。他这样表达对武汉的认识:“对于我而言,张之洞与武汉都是近代化中国最好的代表,是现代化、科技创新、推动国家进入新纪元的公民领袖和城市精英。”
  他说,“20世纪初,武汉是国之中心,铁路四通八达;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这场永载史册的革命是张之洞所发轫的现代化和近代工业推进的成果。”他说,武汉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的建设给了他一个在中国内地工作的难得机缘。“博物馆以张之洞的经历和现代城市武汉为主题,展示武汉的未来规划以及这个城市在中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他深信,“这个项目与众不同”。
  有人将丹尼尔・里伯斯金此次在武汉的实践称为在中国的“冒险”。对此,他回应,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发展迅猛,给建筑师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但是有好些年,他都不愿意来中国工作。“作为一个成长在战后波兰的人,我有不少顾虑,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造访中国后,我对中国就常怀敬仰之情,它古老的城池与宝贵传统,它的进步与现代化,中国人民的顺应能力和率真开朗,都是我欣赏的。”
  在丹尼尔・里伯斯金眼中,北京长城、西安兵马俑和乐山大佛,这些宏伟的建筑作品中所展现的对文化构建的雄心壮志让人无法忽视,在当今的中国,这种抱负依然有迹可循。
  地地道道“武汉造”
  施工难度堪比“鸟巢”
  张之洞博物馆建成后,将是我市第一个全钢结构建筑体。这样的钢铁庞然大物要消耗多少钢材?项目经理黄红钢透露,此次所耗钢材总量超过3500吨;因为是异形,构筑博物馆的1500多个钢构件没有一模一样的,其中最大的钢构件重达25吨、高43.8米。
  由于是全钢结构的异形体,对工艺的要求自然相当严苛。黄红钢介绍,张之洞博物馆在某些方面的施工难度堪比“鸟巢”。仅“方舟”钢体结构重量就接近3000吨,它们几乎全部“悬”于空中,这无疑加大了施工难度。而“方舟”的弧形“悬挑”,最大跨度超过27米,即使在“鸟巢”的施工过程中,也难得一见这么大的弧形“悬挑”,安装难度非常大。此外,张之洞博物馆仅地下一层的钢体就深达十余米,这在国内其他全钢结构的建筑体中,也是极为鲜见的。
  据悉,除了铺设外墙面的亚光不锈钢面板为德国进口,其他所有钢材均产自武钢,是地地道道的“武汉造”。这既是向汉阳铁厂的历史致敬,也展现了当今武汉的工业水平。
来源:长江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