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濱路的著名近代建築孫家大院原是洋商住所 作為南濱路『開埠文化街區』的一部分,始建於開埠時期的近代建築孫家大院近期完成了修復。近日,有網友實地探訪後,在新浪微博上發帖稱讚:這棟小洋樓的修復工程完成得比較好,基本恢復了這棟建築的原貌。這棟歷經數十年風雨的建築,是怎樣煥發風采的?它的修復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昨日,記者來到孫家大院,探尋文物修復中的秘密。 中西合璧 為開埠時洋商住所 12月12日,記者來到位於南濱路武夷濱江小區旁邊,只見圍牆圈起一大片工地,工地裏的地面已經全被挖開,一派繁忙景象。就在這片工地中,一棟三層小洋樓矗立在工地一角,青磚灰瓦,雕花木窗,充滿了中西合璧的韻味。工地裏的工人告訴記者,那就是孫家大院,工人們稱其『四號樓』。 樓房乍一看顯得很新,木製門窗看得出來是新制的,牆體、大門上的白色塗漆乾乾淨淨,顯然也是新塗的。但走到小樓底部仔細看,記者發現:這棟修葺一新的建築中,仍保留着眾多的舊時風情――門框、門檻前的條石,圓形立柱上的石制裝飾,都已經磨圓了稜角,明顯是經過風雨洗刷的舊物。 記者從南濱路管委會了解到,米市街孫家大院,興建於重慶開埠之後,原本為洋商住處,其西式長廊和中式坡屋頂結合的建築風格獨樹一幟,在抗戰時期,還曾作為西遷故宮文物的臨時存放地,孫家大院是南濱路開埠文化街區修復的首棟建築。 牆面 每一塊磚都是老磚 『其實,這棟樓在修復時,已經儘量保存了絕大部分原貌,基本上每一塊磚都是原本的老磚。』孫家大院修復工程施工負責人、重慶山地園林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員工李哲錦說。在李哲錦的指點下,記者仔細看了牆面上的磚塊,發現幾乎每塊磚都凹凸不平,甚至有風化剝落的痕跡。 孫家大院修復工程建設方――重慶兩江古建築保護有限公司負責人左經理介紹,此前孫家大院因年久失修,樓體出現部分垮塌,今年10月,施工方對孫家大院樓體進行了拆除。『拆下的每一塊磚,我們都為其編號保存,對那些已經殘破的磚塊進行修補,然後清洗乾淨,按照原樣重新砌起來。』左經理說,修復後的孫家大院,其建築主體完全是原汁原味的。 來源:重慶商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