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时下的明史热以及用讲座形式传播中国历史的时尚,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史讲座”系列丛书日前推出了首本书《明史十讲》。 之所以推明史作为首轮开讲内容,上海古籍出版社吕健介绍说,一方面是由于该书作者、明史专家陈梧桐及其弟子彭勇最快完成了编撰;另一方面,则是对这样一个夹在元朝和清朝两个少数民族统治王朝间的汉族王朝,究竟应该如何表述和评价,历来史学界都一直存有争议,而近年来这种争议逐渐形成了一股从学界到民间的“明史热”。 在学界,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樊树志的《晚明史》都在努力匡正晚明历史的是非曲直。在民间,《明朝的那些事》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但少了严谨。正是借由这样一股“明史热”,《明史十讲》也就顺理成章开始了中国史讲座的第一场。 “这本书呈现的内容对以往的明史构成了一定的颠覆。”吕健说,从新中国吴晗的《朱元璋传》开始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两书几乎各自固定住了20、21世纪读者对明朝的认识。借由时下电视剧等大众媒体的传播影响,明朝更是成为专制、黑暗、残暴的代名词,但晚明中国是毋庸置疑的强国、富国。 陈梧桐长期致力于明史尤其是朱元璋研究,他认为,明朝277年的历史中,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使它的综合国力在亚洲乃至在世界长期处于优势的地位。特别是在晚明时期,更是呈现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曙光,但被明清易代所打断。全书分十讲,论述八个专题,这些专题有的是明史上的重大问题,有的则是目前明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期读者能在阅读和思考中了解真实的明朝历史。 策划中的“中国史讲座”既要具备讲座所固有的特点,似与读者面对面对话交流而亲近可读,以引领读者入门,又要较为自由地承载作者的学术观点、反映其专业水准与学术个性。但“说时容易做时难”,尤其是要用文字来形象、生动地表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则更有难度。吕健表示,目前看来,成书与设想仍存差距,有这次尝试的开端,出版社期望以更活跃宽松的方式来实现纸上讲座的创意。它不必像教科书那样对各个断代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而是遴选最能反映各个时代历史面貌的若干个专题,按时间顺序排列,从而带出整段历史,并在强调坚实史料基础之上的学术个性的同时,注意吸收各方的研究成果。 未来推出的书籍还有李凭讲的魏晋南北朝、张其帆讲的宋史、张国华讲的秦汉史等。作者在研究时产生的一些思考中的问题、一些推测性的观点,也一并收入书中,被展示成其他史学读物所不具备的“关键词”、“问题讨论”、“原始资料”、“视野拓展”等板块。 据悉,整套“中国史讲座”将于明年陆续推出。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