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90%被調查者曾"提筆忘字" 我們還需要漢字書寫嗎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12-14 19:25| 發布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740|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海外版

摘要: 歲末臨近,密集的節日翩然而至,親朋間總免不了相互的問候和祝福。最簡便的方式,莫過於編寫或者乾脆從別處抄錄一條簡訊,發送給手機裡的所有名字,幾分鐘之間,就能把祝福揮灑出去。    如此便捷,甚至帶了點 ...
歲末臨近,密集的節日翩然而至,親朋間總免不了相互的問候和祝福。最簡便的方式,莫過於編寫或者乾脆從別處抄錄一條簡訊,發送給手機裡的所有名字,幾分鐘之間,就能把祝福揮灑出去。 
  如此便捷,甚至帶了點漫不經心。『一鍵群發』的各色雷同的祝福簡訊和電子賀卡,更像是一種例行公事般的敷衍,讓人不禁懷念手寫的溫暖和紙質賀卡的親切。
  中國人對文字有著神聖的敬畏感,民間有『敬惜字紙』的傳統。但是今天,大街上隨處可見錯別字招貼,很多人『提筆忘字』,正銷蝕著漢字書寫的傳統。
  『提筆忘字』, 
  電子時代的困惑
  如今,鍵盤上『敲字如飛』取代了一筆一畫的漢字書寫;除了簽名,人們幾乎很少用到手寫了。因爲長期使用電腦和手機,很多人只能大概記住漢字的形狀,提筆卻無法正確寫出具體部首和結構。提筆忘字、錯字連篇、筆順顛倒,成爲讓人憂心的文化現象。
  騰訊微博今年一次網絡隨機調查顯示,90%以上被調查網友出現過『提筆忘字』的狀況;在被問及『你想念遠方朋友時,會如何與其進行聯絡?』的問題時,60%以上的網友選擇了使用QQ、微信、電郵等方式與朋友聯繫,大約33%的網友選擇了電話聯繫,只有5%左右的網友選擇了寫信聯繫。
  美國學者傑茜卡・貝內曾把電腦稱爲『手寫體的詛咒』。由於象形表意的文字結構十分特殊,漢字比英文面臨著更大的衝擊。因爲電腦的使用,讓作爲象形文字的漢字日益拼音化和字母化;拼音越俎代庖,筆畫的江湖地位日益衰落。
  在便捷高效的文字信息化處理的誘惑下,人們由習慣養成依賴,由依賴變爲退讓。當不得不提筆時,才發現漢字的具體構成竟是如此模糊,寫出來的字也丑得難以見人。
  有語言專家指出,鍵盤輸入的快捷和高效,減少了人們的寫字機會。長此以往,中國人掌握的漢字數量可能會越來越少。
  文化鄉愁,
  承載著深厚的底蘊
  僅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手寫體的衰落似乎不可逆轉。但漢字的手寫,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
  作爲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漢字記載著中國文化的變遷。中國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塊字中。漢字以方塊爲外形,集音形義於一體,具有獨特的魅力。晉女書法家衛夫人曾經教導少年王羲之――『點』應如『高峰墜石』,『橫』應如『千里排雲』,『豎』應如『萬歲枯藤』。簡簡單單的筆畫,實際蘊含著豐富的意境和做人的道理。
  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3000多年的漢字書寫如今卻成了文化鄉愁。
  古人對於文字的誕生有著很深的敬畏之情,認爲那是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一個重要階段。造字的『倉頡』,也被賦予與眾不同的外貌特徵――他有4隻眼睛。從結繩記事到毛筆書寫,從毛筆到硬筆,再到如今的電腦手機鍵盤,人們的書寫習慣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新。在每一次更新的同時,人們又必須承受拋棄以往的痛苦。書寫習慣變得越來越實用,手寫逐漸被剝離,也消解著蘊含其中的文化根基。
  從事『書寫漢字學』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寧認爲,文字不是簡單地傳播信息,其本身就是文化的載體。如果一切都機械化了,社會就沒有了審美,也就變得貧乏而喪失了想像力。
  有學者表示: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標誌,又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工具。漢字書法不僅是人類所創造的最爲抽象的藝術,而且是人類文明最爲發達、最富有想像力,能夠全面揭示自然本質的一門藝術,一種文化現象。
  見字如晤,
  真情實意的流淌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不能書寫的無奈,『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是戀戀的鄉愁,『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最珍貴的書寫……電子信息的發展,徹底顛覆了書寫的交流方式。交流雖然更加直接、有效率,但總覺得缺少了一點委婉、含蓄和啟發性。
  中國人講『見字如晤』。筆觸一起一落間,仿佛能看到作者眉宇間的神韻,感受到他彼時彼刻的心情。這種意味深長只有紙和筆才能承載。因此,手寫才會成爲中國人傳統的情感交流方式,才會延續上千年。
  書寫不僅是交流,更是一種情感,一種態度,傳遞出對人的真誠與尊重。在一根網線,一個屏幕,一隻滑鼠,一個鍵盤,就可以問候整個世界時,在紙上書寫的感覺如此溫馨,如此有人情味。畢竟,真誠需要一對一的原創,而不是批量化的群發。
  在辭舊迎新之季,你是否想過挑選幾張賀卡,爲親朋寫上不同的祝語,貼上郵票,讓它們載著思念和祝福,飛向天南海北呢?在用心書寫、郵遞和等待的過程中,也許才回歸了節日祝福的最初意義。
  賴 睿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