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賀歲檔大戰正酣,但銀幕的熱鬧難掩內容的空虛,缺乏具有人文關懷和精神高度的好故事,仍是國產電影一再為人詬病的缺陷。16日,在中國作家雜誌社、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辦的『2012・文學與影視高峯論壇』上,專家和業內人士就此展開熱烈討論。
不少影視作品呈現弱智化趨勢 文學是影視的重要源泉,很多優秀的影視劇都是改編自文學作品。然而,現在很多影視劇的改編卻沒能繼承作品的文學性。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李建軍看來,當下不少影視作品呈現了一種弱智化趨勢。 編劇全勇先認為,我國的影視劇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影視劇相比,藝術水準上有不小差距,這種『差』最主要的是文學性的缺席及人文關懷的缺失。 『比如當下的一些宮鬥劇,展現的都是爭寵、勾心鬥角、人和人之間沒有尊嚴的生活,這類影視作品是很難走向世界的。』全勇先說,影視需要傳達正確價值觀。 國產電影如何應對荷里活大片的強勢進攻?【中國作家】主編艾克拜爾・米吉提認為還應該從文學原創中吸取營養來滋補電影本身。『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文學和影視的關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說,『電影賴以生存的是故事。』 對原創作品尊重不夠、保護不力、扶持不足 原創力匱乏一直是中國影視劇的老大難,但在產量不斷增多、品種日益多樣的今天,這個問題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勢。 李建軍認為,一些創作者受到的誘惑太多,無法安心創作;從客觀方面來說,浮躁的社會風氣也導致影視作品缺乏現實指向、缺乏歷史深度。 艾克拜爾・米吉提認為,目前中國電影缺少好故事、缺乏大情懷,主要在於對文學原創力缺少足夠重視,『我們對原創作品的尊重不夠、保護不力、扶持不足』。 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饒曙光指出,在現代電影工業體系中,編劇處於弱勢,『誰給錢誰說了算』,導致許多編劇不得不偏離自己的原意去創作,把好故事寫成了爛劇本。 對原創作品的體制機制保障也被提上議程。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提到,國內對改編的重視程度不夠,而其他一些國家或地區都對此十分重視,如奧斯卡獎、金球獎等都設置了最佳編劇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要從具體體制機制來保障編劇環節,給予其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給中國電影提供強大的文學智慧。』饒曙光說。 記者 王珏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