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讓他人真的會讓自身利益受損嗎? 『「我們走得太快了,靈魂都趕不上。」這句在網上很流行的話,最能說明當下社會的問題。』卞紹斌指出,當每一個人都熱衷於爭和搶,當所有人行爲的價值取向都是個人利益最大化,對生活目標的思考、對生命價值的尊重以及對社會公益的照看都將沒有駐足的空間。 『爲什麼大家在機場能排隊,上地鐵時卻排不了隊呢?』陳少峰表示,在如今流動性非常強的社會中,只有秩序才能促進自律。所以面對禮讓精神的缺失,我們不能只做道德層面的抱怨,還應該從社會規範的角度進行建設性的思考。 他指出,由於歷史原因,我們社會的道德權威受到不小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該建立起規則的權威,並用嚴格、科學的管理來支撐規則,讓違反規則的人付出應有的成本,而不是簡單地進行道德提倡。 『規則固然重要,社會成員道德反思能力的提升更爲關鍵。』卞紹斌認爲,法律和制度永遠都是外在的,如果不通過反思喚醒人們內心的道德法則,只一味被動服從,當遇到模稜兩可、執法者缺位等特殊情形時,這些外在規範很可能就讓位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所以說,當下最爲緊迫的是營造一種尊重他人、懂得禮讓的社會氛圍。 禮讓他人真的會讓自身利益受損嗎?調查中,16.5%的受訪者表示『一定會』,44.5%的受訪者表示『可能會』,17.0%的受訪者表示『不太會』,16.4%的受訪者表示『不會』,5.7%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值得注意的是,71.6%的人認爲自己能從禮讓中獲得『和諧的人際關係』,65.9%的人認爲會獲得『有序的生活』,65.6%的人表示會獲得『別人的尊重』,51.8%的人表示會獲得『履行公德後內心的快樂』,50.4%的人選擇『他人的善意』,47.7%的人選擇『幫助他人後的滿足感』。(向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