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為什麼"超8成中國人"自認為被"大材小用"?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12-17 23:11| 發布者: 家鄰| 查看: 1604| 評論: 0|來自: 人民網

摘要: 問問自己,您覺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嗎?一項最新全球民意調查顯示,覺得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國家是中國,高達84%。這項由加拿大蘭德斯塔德公司所做的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在全球32個國家進行,這項調查於今年7月到8月之 ...

問問自己,您覺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嗎?一項最新全球民意調查顯示,覺得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國家是中國,高達84%。這項由加拿大蘭德斯塔德公司所做的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在全球32個國家進行,這項調查於今年7月到8月之間通過網上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受訪者的年齡在18-65歲之間,他們每周至少要工作24個小時,而且在每個國家的受訪人數不少於400人。(【現代快報】12月16日)

雖然是一項全球民意調查,但既然每個國家的採訪人數僅僅是不少於400人,樣本量是不是有些過少,有限的樣本是否具備典型性和普遍意義,又能否反應真實情況。受限於樣本數量的調查,其結論的客觀真實性,自然需要被打上個問號。不過,既然上述調查在全球32個國家進行,採用的是基本一致的調查方法和口徑,即便樣本數量在置信度上存有瑕疵,但卻並非毫無可比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覺得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國家是中國,比例更是高達84%,雖然數字不能說絕對精準,但所反映出的普遍心態,應該說也不會有太大的偏差。應該說,自認為被大材小用,與實際上是否被大材小用,當然不能被簡單的劃上等號。現實中,也的確不乏好高騖遠與眼高手低情形的存在。既然如此,僅僅因為自認為大材小用的比例高達84%,便認定大多數國人真的被大材小用了,某種程度上或許也是一種誤讀。

事實上,自認為被大材小用,同樣可能來自自我意識與定位過高所引起的心理偏差。尤其是放在當下國內的教育,無論是來自學校還是家庭,更多傾向於所謂的『精英』模式。這一點從大學擴張與職業教育萎縮的局面,就可見一斑。於是,當自以為接受的的『高富帥』教育,出來之後,卻只能屈就『吊絲』崗位,工資趕不上泥瓦匠和保姆不說,甚至連就業都成問題。由此而產生的落差,以及隨之而來的失落感,自然可想而知。懷才不遇,被大材小用的悲情油然而生,也就不難理解。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下脫離市場需求與個體差異化的所謂『精英』教育模式,未嘗不是導致社會上普遍出現『大材小用』心態的一個重要背景與關鍵因素。

當然,教育的偏差還僅僅因素之一,如果說高達84%的國人自認為被大材小用,全是緣於好高騖遠或是眼高手低,也絕非事實的全部。不難設想,假如社會對於人才的配置,能夠充分尊重個體差異性,並給予每個個體充分發揮其特長的機會和空間,即便教育可能有所偏差,人們依舊不難在市場中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定位。然而,當現實中本科生爭當掏糞工,碩士生搶着當保安,公務員考試更是引各路人才擠破頭,當人才紛紛拜倒在公務員事業單位編制的石榴裙下,由此所導致的人才錯配,又何嘗不是一種屈就?儘管表面上看完全是自願的,甚至還是上趕着生怕錯過,但當本科生真的開始掏糞,碩士真的當上了保安,博士真的開始了繁冗而雜事纏身的科員生涯,難道真的不會有丁點怨言或是『大材小用』的情緒?

不僅如此,當職場上的『拼爹遊戲』愈演愈烈,『有能力』不如有個『好爸爸』;『潛規則』日益橫行,『會吹的』完勝『能幹的』。機會的不公,個人能力發展空間受限被壓制,誰又能說國人普遍的『大材小用』心態,不是客觀現實的真實反映呢?

一言以蔽之,『超8成中國人』自認為被大材小用,這背後的教育偏差與人才錯配,或許更需引發多重反思。(吳江)


來源: 人民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