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評論:『大學不培養作家』,是何道理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12-24 17:55|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2508| 評論: 0|來自: 大連晚報

摘要: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羅常培就說過:『大學是不培養作家的,作家是社會培養的。』這是我見過的最早的『不培養作家論』,是不是始作俑者,不得而知。只知道,在羅常培之後,這種論調,在教育界似乎越 ...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羅常培就說過:『大學是不培養作家的,作家是社會培養的。』這是我見過的最早的『不培養作家論』,是不是始作俑者,不得而知。只知道,在羅常培之後,這種論調,在教育界似乎越來越響亮,延至今日,似乎成為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共識』。如果作為一種『事實』,那我無話可說。幾十年如一日,我們的大學中文系,的確不以培養作家為己任。但作為一種觀念,意思是文學創作不能教,只能由作者自己『摸着石頭過河』,我覺得大有顛覆的必要。 
  其實就在羅常培發此高論的時候,同在西南聯大中文系任教的沈從文,已經用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此論調予以有力的回擊。沈從文開過三門課,其中兩門課程,是為培養作家而設,『各體文習作』和『創作實習』。他的學生汪曾祺,很多年後在【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一文中說:『學生習作寫得較好的,沈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報刊上發表。這對學生是很大的鼓勵……經他的手介紹出去的稿子,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了。我在一九四六年以前寫的作品,幾乎全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這說明,沈從文的學生中,很多人的作品,在當時就達到了發表水平。汪曾祺承認,沈從文對他的影響很大,沒有沈從文,就沒有他汪曾祺,更何況,『沈先生的學生現在能算是作家的,也還有那麼幾個』。汪曾祺的看法是,創作『不是絕對不能教』。
  與汪曾祺的溫婉相比,我最近讀到的一套來自美國的『創意寫作書系』,則用肯定的語氣宣稱,創作是可以教的,大學就是要培養作家。想想也是,既然寫作也是一種職業,那麼在大學教育已經淪為職業教育的今天,為什麼要漠視這種職業?
  在美國有很多很多大學,都開設『創意寫作』課程。此外還有作家工作室、作家『閣樓』之類,也在傳授創意寫作技巧。所謂創意寫作,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文學創作。擔任這門課程的教師,清一色都是作家,包括斯蒂芬・金那樣赫赫有名的作家在內。
  中國的大學,為什麼不屑於去培養作家?我想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理念的陳舊,好像大學中文系就是搞『學術』的,『學術』應該是規範的,用教學大綱來規範。而創作無法規範,文無定法嘛,與其自尋煩惱,不如乾脆放棄。二是教育體制的僵化。據說當下想進大學任教,非得有博士身份才行,碩士都得靠邊站。甚至有人說,想進重點大學任教,先看你是不是重點大學的博士,最好是洋博士,還得追究一下你讀過的大本,是不是重點大學,如果不是,也得靠邊站。表面上看起來,是嚴把師資的質量關。實質上,是只重文憑不重水平。這種情況下,一個作家,想混進大學任教,該多麼艱難。中國實力派作家裡邊,符合這種條件的,有幾個呀?
  我很感謝有心人對『創意寫作叢書』的引進,這套叢書,讓我深受震動。我看到自己在創作觀念上跟他們之間的差距,也看到了中國作家在創作觀念上整體的落後。至於中國的大學,能不能轉變觀念,積極『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我不敢下結論。我只是希望局面能有所改變,哪怕以蝸牛爬行的速度去改變。
  作者系著名小說家。 文/侯德雲
來源:大連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