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裏耶秦簡中有20枚簡牘記載了當時祭祀先農的活動。專家說,這些秦簡將關於『祀先農』的文字記載從漢代提早到秦代。
這一研究結論是日前在湖南龍山縣舉行的關於裏耶秦簡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公佈的。這是裏耶秦簡發掘以來舉行的首次大規模研討會, 有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80多位專家參加。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秦史專家田旭東說,中國歷史文獻中有關『祀先農』的記載,是從漢代以後才有的,漢以前是否祭祀先農就不得而知了。『裏耶秦簡的發現,為我們了解漢以前祭祀先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裏耶秦簡中有關『祀先農』的簡牘有20枚,提供的信息有:一是祭祀先農的日期,有14枚秦簡明確記錄了祭祀的日期為『秦始皇三十二年三月二十日』。 二是祭祀所供的物品,具體有:鹽、黍米、母羊、羊頭、豚肉、酒、肉汁、肉、食等。 三是祭祀規格為『少牢』。中國古代對祭祀用品包括牛羊豬三種牲口的叫『太牢』,只有豬羊的叫『少牢』。裏耶秦簡供品中有羊、豬(豚),再根據當時的禮制規定判斷,作為基層鄉縣的祭祀活動,用規格較低的『少牢』是符合制度的。 四是分胙。胙是祭祀用的肉的意思,所謂分胙,是指在祭祀完了以後,祭祀所用的肉都要分給參與祭祀的人。分胙是祭祀活動的重要環節,往往是祭祀的高潮部分。分胙要求平均,又要體現等級尊卑,由主祭者掌握分配權利。但有意思的是,裏耶秦簡所反映的分胙大部分是將撤供後的剩餘供品出賣掉了。 田旭東指出,根據秦簡記載,供品『撤余』部分要賣掉,這個『撤余』應該是分胙所剩餘的供品。所賣之錢如數入庫,可見秦的管理制度是很嚴格的,即使基層鄉縣也不例外。 這20枚秦簡的性質,是一個叫做『是』的倉庫管理者和他的助手『狗』所做的倉庫出入記錄,屬於典型的文書簡。所以,祭祀的過程到底怎麼樣,簡文沒有詳細的記載。 傳世文獻中有關秦代的祭祀資料是沒有的,通過【史記】只知道一些皇帝的祭祀活動,具體的祭祀制度無從了解。田旭東認為,傳統的看法是秦王朝焚書壞禮,把以前的禮儀制度廢除掉了。裏耶秦簡祭祀先農的記載,促使我們必須重新認識這一問題。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