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為傳統節日投去一瞥 再過一個多月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了,然而,與聖誕節的熱鬧狂歡相比,有些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的興致卻不太高,這令人注意和反思。 『每年的模式都一樣,在家看電視、吃餃子、放鞭炮,然後過夜睡覺。春節聯歡晚會每年也差不多,沒意思。』小萍說。 專家表示,我國很多傳統節日大都含有與親人團聚的意義,傳統節日更多注重精神層面,相對缺乏商業活動和表現形式的依託,年輕人參與熱情不高。 中國民協節慶研究會主任李漢秋說,不能把過節當成小事。『洋節』被商家炒作得沸沸揚揚,主要是看中了年輕人的消費力。他認為,商家應該增加民族感情和文化自覺,把對『洋節』的熱情分一些給傳統節日。 但也有專家認為,大可不必為了年輕人熱衷於過『洋節』而太過多慮。中國人過聖誕節、外國人過春節已成為一種中西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世界是由多元文化組成的,文化間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可以促進人類文明的共同繁榮。 朱小健建議,可以借鑑一些『洋節』的做法,開發相關的電影、圖書、歌曲等,這既是節日的符號,也是一種傳播介質。這方面要做的還很多,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讓傳統文化得以回歸和完善。 來源: 黑龍江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