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厄與瓶頸 『草根』文藝在生存與發展中面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所謂『精英』文藝相比,『草根』文藝有着先天的不足,多數底層或基層創作者未受過系統的專業創作訓練,缺乏藝術素養。即使是『長勢』看好的北京打工藝術團,其樂隊成員也多是痴迷音樂的農民工,他們文化程度低,缺少音樂製作方面的專業知識,藝術表現中更多地憑藉自己的感覺。『草根』文學作品也大多以情節取勝,語言質樸,多摻雜俚俗方言,不夠精緻考究,創作技巧與表現形式尚有待開掘。 對於『草根』文藝,『俗』是其最主要的特點,隨之也產生了尺度困惑。『草根』創作一方面高度繁榮,貼近生活,另一方面又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劣者容易流於庸俗,因此,更需要激濁揚清。 『草根』作品在為大眾所關注和接受之前需要走很長的路,基層文藝缺乏展示平台、傳播渠道。長期以來形成的文化傳統和藝術慣例也阻礙着全社會對『草根』創作的接納、認同,創作者既要克服各種困難完成創作,還需要殫精竭慮地推介、傳播自己的作品。與職業創作相比,『草根』文藝作品要想抵達大眾,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 較之職業創作者,『草根』創作者的創作時間、精力、物質保障都非常有限。他們在辛苦謀生的同時,還需要犧牲休息時間進行心愛的文藝創作。他們經常面臨着藝術與生活、理想與現實的尖銳衝突,既要直面生存壓力,又要慘澹經營,維繫文藝血脈。 顯然,僅僅靠基層創作者個體的努力要想實現『草根』文藝的可持續發展可能性不大,『草根』文藝的發展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多方面支持。 『草根』文藝在其蓬勃發展的同時還面臨着一個更為艱難的抉擇:未來的『草根』創作是繼續在文學理想與生存現實的空間夾縫中生存,追求自己的一線生機,還是逐漸從『草根』創作『升格』為職業創作?當然,單純從生活與文藝的關係來看,好作品必然是『生活』的結果,創作者無論是何身份,都不能離開豐富的生活。 隨着公民受教育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創作』、『出版』、『演出』越來越普及,民間的、非職業的『草根』作品常令人眼前一亮,這是時代文化進步的一個標誌。 就當代文藝而言,『草根』或『精英』之謂,缺乏學理定位的精確性,也不夠嚴謹,但確實有其他名詞無法取代的獨特內涵。在此沿用這一概念,力圖喚起對真實的基層生活里湧現出來的文藝創作人才和作品的普遍關注。 (何志鈞 王青)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