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產業繁榮關鍵在質量提升 談到近日【泰濉芬蚱狽炕鴇令投資方光線傳媒股價大漲,而【一九四二】票房表現低於預期導致華誼兄弟股價下跌的現象,張昭認為,對於電影行業來說,一個產品的盈利無法衡量電影公司的價值,關鍵還是要看公司有沒有持續盈利的能力。一個電影公司的命運和資本價值並不是由一個兩個影片的票房的漲跌來決定的。 對此,董軍峯表示認同。他表示,對於電影公司的發展來說,一是靠創意進行內容生產,另一個是依託一個個項目的累積。個別項目的成敗得失,對於一個公司的長遠發展來說,只是一個點。『如何尋找成功的商業模式,為投資者創造價值,這是資本市場要重點考慮的。資本需要給電影更多的時間,因為電影的生產需要周期。』董軍峯說,目前國內的資本界在關注電影的回報的同時,更多應思考如何通過項目的組合、商業模式的創新來分散單個項目的風險。 導演高群書曾說過,2012年對於中國電影人來說有點難過。由於進口大片引進的配額增加,國產電影難敵荷里活大片。作為經歷了今年國產電影市場起落的業內人士,大盛國際總裁安曉芬對於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發生的變化頗有感慨。在安曉芬看來,實際上,真正繁榮的是電影市場,而就產業鏈的上游――電影生產行業來說,還沒有達到真正的繁榮。正如龐洪所說,數量上去了,質量還沒有上去。對此安曉芬表示,電影作品應該是精耕細作的文化產品。如今隨着很多民營資本的湧入,使很多從業者開始變得浮躁,將電影倉促地拍出來,投入市場,失敗可想而知。她認為電影產業真正的繁榮,關鍵在於電影品質的提高。 論壇上,對電影項目資本運作模式十分熟悉的董軍峯認為,國產電影成功的關鍵還在於應對影片類型、受眾群體進行精確定位。另外,他認為資本介入電影項目時,除了考慮商業片以外,也需要對文藝片、紀錄片以及更多類型的影片加以關注,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將文化藝術以影像的方式保留下來,傳承下去。(於帆)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