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历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风流少帅配风骚史家──残史半部

国学新闻| 历史的天空

2007-8-27 16:26|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646| 評論: 0|來自: 新京报

摘要: 读《张学良口述历史》是一个很愉悦的过程,张少帅有东北人的幽默天赋,九十多岁仍然性情十足,有趣的叙述时时让人大笑。尤其“平生无缺憾,惟一好女人”一章,毫不避讳,将自己乱花般的艳情史一一道来,眉飞色舞的神 ...

读《张学良口述历史》是一个很愉悦的过程,张少帅有东北人的幽默天赋,九十多岁仍然性情十足,有趣的叙述时时让人大笑。尤其“平生无缺憾,惟一好女人”一章,毫不避讳,将自己乱花般的艳情史一一道来,眉飞色舞的神情跃然纸上,论精彩指数,完全盖过了后面的“西安事变”。

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没完 成的原因,也与张少帅的“不检点”有关。口述史合作开始不久,作者唐德刚陪张学良在纽约,90岁的少帅“英雄有好手”,与70多岁的贝夫人出双入对,还公开说“赵夫人可敬,贝夫人可爱”。引起了赵一狄的愤怒,赵夫人御驾亲征,把老顽童抓了回去。之后唐德刚再赴张府,就被赵夫人挡了驾。从此唐德刚与张学良望断天涯,仅仅采访了11次,录制了11盘录音带,一部构思恢宏的口述史缩水成了少帅随侃录。所以这本书的史料价值,并不如想象中大,但主角毕竟是张学良,本书在再现民国第一热血少帅兼花花公子音容方面,贡献不小。

在史家眼里,西安事变这个改写了中国历史的大事件,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秘密。我们已经知道,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的作案动机并不复杂,蒋介石不像《西安半月记》里写的那么有气质,共产党也没像传说那样事先参与了策划,但大家还是盼望着当事人能出来说几句。张学良讲起西安事变来,却如闲话家常,一点都不气壮山河。复杂的势力博弈,波诡的政治变局,已经让历史家“罄竹难书”,但在少帅这里,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我真怒了,我的意思是这么一句话:你这个老头子,我要教训教训你!”

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过一部杰出的历史作品,《人类群星闪耀时》,他想说明一点,很多改变历史命运的时刻,往往源于一个很小的偶然,如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只是因为他手下一个元帅迷了路,这位元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西安事变正是这样一个命运攸关的时刻,使一个元帅瞬间做出改变中国历史的,不是任何伟大的理由,而是一个热血青年怒了。用唐德刚的话讲叫“太冲动”。在这里,口述历史赋予了历史研究以独特的个性。

这是历史的莫测之处,在我看来,这也是口述历史迷人的地方。与一些考证严谨、表情严肃的历史研究相比,口述历史一个大优点是活灵活现,有现场感。钟少华先生是内地口述史学的先行者,他对于口述历史的评价非常精采,钟少华说,“口述能够纠正文字的偏见,能够形成生动的形象,口述史重视的是重现历史,而不是解释历史。口述史是一种可取的学术方式,可以对某些学术界片面的话语权力提出挑战,因为普通的叙者和访谈者都可以成为历史角色。也就是说,人民群众的历史性和历史的群众性,都是可以通过口述史来表述的。”

钟少华所说的普通人成为历史角色,在话语权力贫富不均的人文环境下,尤其值得重视。如果按对象划分,口述历史也许可分为“在高层”和“在底层”。如唐德刚做的张学良、胡适、顾维钧、李宗仁等人的口述历史,属于“在高层”,内地学者如钟少华的《早年留日者谈日本》、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刘小萌的《中国知青口述史》、李小江的“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丛书”以及丁东的口述史作品,则侧重于普通人的口述历史。这些口述史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作品,但是,缺少真正够重量级人物的口述历史,毕竟是一个大缺憾,尤其身处后宫传统之中。口述史的难题,不在民间。

追究《张学良口述历史》之类作品匮乏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文化传统,另一个是对“天赋舌权”的陌生,对发言权与知情权的不珍惜。这一点,今人尚不如问“视吾舌尚在否”的张仪。

本书的作者唐德刚,是海内外口述史学的权威,李敖狂拍其为“现代中国最活泼最优秀的历史家”。唐德刚贡献虽大,但并不严肃,加之“文笔风骚”,时遭当下非议,否则也不会和李敖“沆瀣一气”了。不过,让风流少帅搭配风骚史家,倒也是将遇良才,只可惜“红颜祸水”,让我们只看到一部残史。

《张学良口述实录》张学良口述,唐德刚撰写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年7月

作者: 潘采夫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