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挽救了2012年書市之後,莫言再努力為2013年的書市作出一點貢獻。只是這一次不再是莫言本人的作品,而是各色『解讀莫言』之作。 元旦期間,本報記者在書市中探訪時發現,『解讀莫言』真正火了一把,而購買者多為學生,他們是在聽聞莫言作品可能進入考題之後蜂擁而至的。業內預測,解讀之作暢銷意味着,書市中的『莫言旋風』也開始接近尾聲。 熱現象: 『解讀莫言』正時髦 記者發現,在經歷了將近兩個月的火爆熱銷之後,莫言本人作品集已開始降溫,這次輪到『解讀莫言』之作登場了。元旦期間,任何一家大型書城都能找到數種『解讀莫言』圖書。 出版社想着法子和莫言沾上邊,不僅要【看莫言】,還要【莫言論】、更要【聚焦莫言】,當然不會忘記【莫言作品解讀】。而作者中,不僅有文學評論家,還有莫言的親戚、莫言的戰友,以及許多想談論莫言的人。出版社和作者都有一擁而上的氣勢,因為隨着諾獎效應接近尾聲,他們知道這是最後『消費莫言』的時刻。 一家書城的工作人員告訴本報,這些『解讀莫言』之作,每種元旦中都有幾十本的銷量。除了一些是之前剛買過整套莫言作品集,現在想深入『解讀莫言』的讀者外,大多數在校學生。記者在採訪時遇到民立中學的高中生小顧,他說得很直白:之前沒怎麼讀過莫言的作品,現在聽說今年高考可能考到莫言,所以只能來讀莫言,無奈莫言的長篇小說寫得實在太厚了,『解讀莫言』正合考試需要。也因此,像【莫言作品解讀】這類書賣得尤其火。 冷思考: 怎能獲獎後才倉促『解讀』? 記者注意到,此輪熱銷的『解讀莫言』圖書,絕大多數是2012年12月或2013年1月新出,搭莫言獲獎東風的意圖很明顯。但由於從莫言獲獎到出書總共才一兩個月時間,很是倉促,這批『解讀莫言』中除了幾本是『舊書新出』外,大部分只能走『拼湊』的路子。 記者看到有一本書,只是將張藝謀、余華等十幾位名人過去談論莫言的文字都搜羅了一遍,看不出編排思想,只是堆砌而已。有的名為『解讀』,其實『讀』多於『解』,匯編幾篇莫言經典之作而已,成為變相的作品集。在此輪熱潮之中,過去不被待見的有關莫言的隻言片語都成了『香餑餑』,重複地出現在各類『解讀莫言』圖書之中。 有業內人士認為,『解讀莫言』圖書鋪天蓋地情有可原,但另一個尖銳的問題是,為什麼只有在獲獎之後才倉促想起去『解讀』?記者了解到,在過去二三十年間,雖也有一些研究莫言的專著出版,但這些書不僅印得少,而且平時在書店裡很難買到。『那時莫言作品都賣得一般,解讀莫言的書賣得就更少了。除了為了憑職稱需要,研究者不太會出此類專著。』 難道,同一個作家,獲獎前沒啥好『解讀』,獲獎後就很值得『解讀』了?這種跟着市場走的『解讀功利化』,已經引起了業內的警惕。畢竟,完全以市場為研究導向,熱得快,冷得也快。 (酈亮) 來源: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