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道統』與『派分』――【近代中國學術流派研究】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07-8-17 11:03| 發佈者: 裏人| 查看: 1940| 評論: 0|來自: 新京報

摘要: 桑兵其人 由桑兵和關曉紅二位先生主編的【先因後創與不破不立:近代中國學術流派研究】已在本年5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作為『近代中國知識與制度轉型叢書』的第八本面世。這是一本在總論之外分為八 ...

桑兵其人

由桑兵和關曉紅二位先生主編的【先因後創與不破不立:近代中國學術流派研究】已在本年5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作為『近代中國知識與制度轉型叢書』的第八本面世。這是一本在總論之外分為八個研究專題,而每一專題由一位資深研究人員創作的合集,作者來自北京、廣州兩地,其學術養成基本都與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有着深厚關聯。從此可窺見學界所謂『嶺南史學』的精華大成。

桑兵先生是中國史學界第一位獲得『長江學者』稱號的學人,其治學路徑淵源有自,承前啟後,風格雄渾,貫通中外,遂密群科,獨成一家,主要興趣集中在晚清以降中國社會結構和人文生態的內在變遷,在紮實穩健的史料學素養和高超遼遠的方法論積澱之上,勇於發覆,樂於新知,對清末新知識界、晚清政局、近代中外學術交流、民國學術史等許多方面都有深刻精粹的洞見,國際學界對此十分欽佩,中國近代史學界無論『南桑北羅』還是『南桑北茅』的說法『南桑』也都是指其人也。所謂『近代中國知識與制度轉型』課題,其宗旨可參閱先生在【中山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刊布的【晚清民國的知識與制度體系轉型】一文,該文氣象博大,取法宏深,而這一套叢書也正圍繞着該文的終極問題指向展開,在我看來,這一課題的最終形成出爐,也正是要直面桑兵多年學術心路歸結整合起來的那個大問題,先生之學,所以吸引人,打動人,乃是在質樸的研究之外,不忘回到『經世』的儒林正統,不忘『民胞物與』的千載悠悠。今世『國學』炒作之盛,恰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浮誇躁動,百無聊賴。

作為一位學科帶頭者,桑兵先生最成功之處在於為中山大學建立起了一個比較完備和先進的近代中國研究群,這個群體中的分子都是較為醇正中和的中青年學人,他們的成果,近年來已為舉國治近代史者共見,由於他們比較默契和有成效的合作,這套叢書很自然地成為今天學術界的亮點,同時也有足夠的理由讓我們相信日後會成為學術史上的新典範。目前,這個群體與中山大學方興未艾的歷史人類學研究群,相互呼應,共同奮進,走在一條光明的發展大道上。

梳理『道統』與『派分』

【先因後創與不破不立】這本六百多頁的書,就是在這樣一個欣欣向榮的背景之下產生的。桑兵先生為此書撰述【總論】,【中國思想學術史上的道統與派分】,正本清源,梳理了『道統』與『派分』這對概念在中國思想學術史上的位置和意義,辨析了時空脈絡,總結了研究方法,澄清了研究目標,其中尤以第四、第五節引人深思,欲讀此書者,當先將此總論反覆讀上幾次,然後再看內部篇章,則雖非史學科班出身,亦能得其大旨,體味無限。細味先生之意,『先因後創』乃指我們今天面臨的種種關於歷史上之學術的派分話語,『不破不立』指的則是我們不能完全跟隨這種話語而必須去重檢材料,重讀經典,建立更新更善的認識。桑兵先生2005年末在【歷史研究】刊布【民國學界的老輩】,其當下關懷雖不盡合於此書,而內在意蘊卻完全一致:不要僅從新一輩的敘述看老輩,重回老輩本身,方知更多更有意味的歷史真實。而桑兵所做的思考和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還遠不止此,終極向度上的扣環,仍在『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這樣一個值得博學碩儒焚膏繼晷而思想的課題之上。

此書分八章,率皆能做到蒙文通先生屬意的『觀水於瀾』境界。第一,因為每一位研究者都是對該專題素有心得的專家,如李欣榮博士,對張蔭麟之研究由本科起直至今日隨羅志田先生讀史於京華,如曹天忠先生,對民國鄉村教育尤其是雷沛鴻先生的研究已上下貫穿十餘年,如趙立彬先生對全盤西化思潮,孫宏雲先生對清華早期學術構建,李緒柏先生對東塾學派等等,都是明證,因此他們對自己撰述的專題把握都已是滴水不露,爐火純青。其二,在此基礎上,他們由桑兵先生訂立的鑽研方向入手尋找自己的課題,探求自己的發見,則正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問題意識的功效,而當其逆反作用襲來(我認為過度的問題意識必然走向細碎繁苛)時,他們已經完成了遠見卓識的論衡轉入新征程。這樣,整本書就充沛着恰到好處的精當與嚴正,而絕沒有教科書的死板或其他論文集的零散漫漶。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