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南通市委黨校教授、圖書館館長黃楊提出,相較『龍的傳人』,中華民族更應是『羊的傳人』。因為,『羌』是甲骨文中最早記識族號的唯一文字,而在甲骨文中,『羊羌同義』。 黃教授還給出另一種理由:『龍』更多是帝王、皇權的象徵,且面目猙獰;而『羊』形象和藹可親,更適合作為『黃河文明』和禮儀之邦的吉祥物。這種觀點,倒與陳四益先生發表在【讀書】雜誌上一篇『卷首語』不謀而合,後者認為,『龍』自古都被帝王所壟斷,而普通中國人只是做了幾千年『龍』的奴隸。 但陳先生並未因此再教大家做另外一種動物的『傳人』,而是呼籲,『不如老老實實爭得做人的權利』。是啊,人類好不容易學會了直立行走,幹嗎非要爭當動物的傳人?這不但不科學,而且太妄自菲薄。 可事實上,除了『龍』和『羊』,諸如虎啊、狼啊之類更兇猛野蠻的動物,也被人拉來膜拜。比如一度炙手可熱的暢銷書【狼圖騰】和某著名企業奉行的『狼性文化』,再比如那些自封的『狼爸』『虎媽』――地上跑的不夠,那就找天上飛的,於是,還出了個『鷹爸』。 這些都是文化上的仿生學表現。人們總覺得這些動物身上,那種充滿競爭性乃至侵略性的品格,值得人類學習。但若學得過度了,也未免太可怕,所以『羊的傳人』一說,也可看作一種糾偏,或說,換了個口味。 現在有個熱詞,叫『文化自信』,其實,無論學習灰太狼,還是崇拜喜羊羊,都是一種缺乏『人性自信』的表現――狼的進取和羊的溫柔,人身上不是也都有麼? 這種自信的缺乏,可能與教育上的偏頗有關――太注重工具理性,而忽視對全面人格的培養;但更多時候,是我們不願或懶得去剖析自我,去發掘人性的潛力。 少了這種自省與自信,我們便常常失去對同類的基本尊重,也常常忘記去為自己爭取基本的權利。所以,我十分認同陳四益先生的看法,不必去追究是什麼動物的傳人,重要的是,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去做人。 (王子明) 來源:紅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