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淺評夏衍的『人口包袱論』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13-1-5 23:30| 發佈者: 晨灩誓| 查看: 1804| 評論: 0|原作者: 何亞福|來自: 何亞福網易博客

摘要: 何亞福 著名作家王蒙寫過一篇文章【夏衍----提煉到最後的精粹】,其中有這麼一段話:『對各種問題他(夏衍)常有獨具慧眼的卓識,例如他說過,建國後前三十年的最大失誤是沒有搞計劃生育。你聽了會一怔,再一 ...

        何亞福

 

著名作家王蒙寫過一篇文章【夏衍----提煉到最後的精粹】,其中有這麼一段話:『對各種問題他(夏衍)常有獨具慧眼的卓識,例如他說過,建國後前三十年的最大失誤是沒有搞計劃生育。你聽了會一怔,再一想實在是深刻:甚至連「文化大革命」這樣的駭人聽聞的錯誤也是可以事後在某種程度上予以彌補和糾正的,人一下子多出來了好幾億,誰有本事予以「糾正」呢?從此,世世代代,後人們就得永久地背起這多出的幾億人口的包袱----後果了。』

 

夏衍也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在某些方面,他確實有獨具慧眼的卓識,但他對於人口問題的看法實在令我難以苟同。我想請問夏衍先生:這『多出的』幾億人口是不是廢物?他們是不是只會消費而不會創造價值?如果中國人是廢物,那麼日本侵略軍屠殺幾千萬中國人不但不是罪惡,反而是立下了『豐功偉績』,因為世間減少了幾千萬廢物!夏衍先生既然認為這幾億中國人是包袱,但不知他是否認為自己是包袱呢?顯然,他是不認為自己是包袱的,因為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包袱,他應該去自殺,以實際行動來為地球和中國減輕包袱。夏衍先生不但沒有自殺,而且還活到95歲高齡。既然他認為自己不是包袱,但他為何要認為『多出的幾億人口』是包袱呢?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科技進步和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們的平均壽命大大延長了,以致於嬰兒出生時,嬰兒的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還沒有去世。夏衍與其抱怨新生嬰兒太多,不如抱怨他這一代人的壽命太長了,佔用了人口指標。

 

另一位著名作家鄢烈山先生也提到夏衍的『人口包袱論』,他在【兩個世界的撞擊】(中國華僑出版社1998年出版)一書中說:『影響中國發展的最重要的制約因素之一是,人口數量多而國民素質不高,夏衍同志生前有個非常精彩的觀點:建國以後,最大的政治失誤還不是「文革」,而是沒有採用馬寅初等人的建議,及早確定計劃生育的國策,因為「文革」還可以撥亂反正,而多生的幾億人是無法「糾正」的,人口壓力的大包袱要背多少代人!』

 

對於上面這段話,我贊成這一句:『建國以後,最大的政治失誤還不是文革』,但我的觀點與他截然相反:他認為沒有及早確定計劃生育的國策是建國以後最大的政治失誤,而我認為計劃生育是建國以後最大的政治失誤,因為人是國家的根本,計劃生育對人口結構的破壞,幾代人也無法彌補。

 

我以前在【從來沒有誤增的人口】一文中已批駁過『多生的幾億人』這種觀點。現在我退一步來說,假定『多生的幾億人』是建國後最大的失誤,那麼,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中期,中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與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基本同步,也就是說,全世界也沒有及早實行計劃生育,按照這種邏輯來推理,『多生的十幾億人』是不是二戰後地球的最大失誤呢?然而我們知道,二戰後的這段期間,一方面是世界人口迅速增長,另一方面是科技和經濟也迅速發展,誰能說二戰後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是壞事呢?

 

最後要說的是:本文提到三位著名作家,其中夏衍先生已經去世,很遺憾他在生前沒有轉變對計劃生育的看法;王蒙先生已經年近八十,我希望他能早日轉變對計劃生育的看法;而鄢烈山先生近年來已轉變對計劃生育的態度,並贊成停止計劃生育,我認為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轉變了對計劃生育的看法,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傳統媒體上,都出現了很多質疑和反對計劃生育的文章。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