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孔融讓梨我不讓? 我們應學會兼顧利己與利人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1-7 19:30|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654| 評論: 0|來自: 中國青年報

摘要: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考試中,上海一名小學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的題目時稱『我不會讓梨』,被老師打了大大的叉。 我們暫且不去評論孩子的答案。『孔融讓梨』講的是我國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 ...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考試中,上海一名小學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的題目時稱『我不會讓梨』,被老師打了大大的叉。

我們暫且不去評論孩子的答案。『孔融讓梨』講的是我國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孔融4歲時,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來一盤梨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其餘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爲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

從故事中我們看到孔融在掌握資源分配權的時候,本來可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爲,即自己占有最大的那個,把小的留給別人,但他沒有這麼做。如果把這個故事擴展到經濟生活中,就會發現一個人的經濟行爲按照後果對人對己、有利有害來區分,會有四種選擇,即: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損己利人和損人利己。

從道德的價值觀點來看,『利人的行爲』都值得稱頌,尤其爲了別人的利益讓出自己的利益;而『損人的行爲』都是不道德的,尤其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損害別人的利益就更爲人所唾棄。如果單純從道德的角度,我們基本上能夠作出決定,應該提倡『損己利人』的行爲,堅決抵制『損人利己』和『損人不利己』的行爲。但是不要忘記,我們還有另一種選擇就是『利人利己』。

我們過去曾經最流行的口號之一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個命題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如果大家都不利己,把利益提供給別人去享受,那麼至少應該有一個人不這樣做,所有的利益都歸他,如果他也奉行『損己利人』,那麼利益只好『出口』到國外去了。我們在鼓勵別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時候,實際上也在鼓勵接受利益者成爲『損人利己』的人。過去我們一度認爲人如果完全拋棄了私心就可以實現共產主義的大同社會,全國人民甘願犧牲自己的利益和權利,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可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得到的結果卻是和理想距離越來越遠。

好在我們及時覺醒了。從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成果中可以看出,倒是講究『私心』的市場經濟救了中國。土地還是那個土地,人還是那個人,就是因爲制度發生了變化,便取得了非同凡響的成績。中國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充分說明:資本、勞動、科技進步這些經濟增長的因素如果缺乏了動員它們或者激勵它們的制度安排,就不可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目前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有很多人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其中既有『做蛋糕』和『分蛋糕』的爭論,也有頂層設計的呼聲。但從我們的社會發展來看,要想在經濟上取得比較大的成功則必須進行必要的制度設計。讓我們再回到那個『孔融讓梨』的故事。如果孔融只是從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處理問題,必然會出現別人利益減少的風險。我們既要鼓勵孔融那種『損己利人』的高尚品格,又要保證不讓老實人吃虧,要讓老實人最終獲取比較大的利益才行。

經濟體制改革不能只在理想化的模式中進行,要讓人認識到除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可以選擇外,更可以選擇『利己利人』。這就需要制度層面的改革,對於那些願意『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給他們提供優厚的保障;要嚴厲懲處那些『損人利己』的人;更要鼓勵那些『利己利人』的人,在制度上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只要他們的行爲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前提下能改善自己的利益,這就能實現經濟學家所說的『帕累托改進』,進而可以實現全社會的『帕累托最優』。

所以當那個孩子高聲喊出『我不讓』的時候,不要認爲這個孩子不是一個好孩子,而是告訴孩子,在面對利益的時候應該怎樣去取得利益,既能實現自己的利益,又能照顧到別人的利益。這樣社會才能不斷進步!(周勳章)


來源:中國青年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