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日舉行的上海戲劇學院2013年招生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上戲副院長黃昌勇表示,上海戲劇學院近年招收的上海生源越來越少,最近一年竟然只有10%左右,這對上海文化發展存在很大影響。 上海戲劇學院是大陸培養廣播、戲劇、電影、電視、舞蹈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之一,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享譽海內外。 然而,近幾年上海戲劇學院走出的明星中,已很少有上海本地人。如李冰冰、佟大爲都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上海籍知名演員像陸毅、馬伊俐、孫儷、黃奕等也不少生活在北京,他們的身上已很難看到有別於其他城市的『海派氣質』。 關於影視劇上海籍『演員荒』的問題,近年來多有討論。相似的滬籍『演員荒』也存在於戲曲、音樂劇表演等領域。 黃昌勇介紹說,在高峰時期,上戲招收的本地學生高達40%,如今卻只有10%。而在上海一年一度的藝術類統考中,參加美術統考的上海學生每年有五六千人,參加表演統考的上海學生卻只有300人左右。 黃昌勇表示,究其原因,他認爲與上海學生和家長的觀念有關。像素描、國畫這樣的美術專業算是『一技傍身』,表演、演員則容易與『吃青春飯』掛鉤,被認爲『不靠譜』。 執導過【老馬家的幸福生活】等影視劇的上海籍導演楊文軍曾表示,做演員北方人比南方人有優勢,北方演員性格豪放、有激情,很容易帶動情緒;上海人比較謹慎、細膩,爆發力和情感張力不如北方演員。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黃昌勇的認同,他還表示,現在的上海男孩越來越『秀氣』,缺乏陽剛氣使得他們在角色上有很多局限性。 在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龍俊傑看來,出現這一現象與上海的教育環境有關,上海學生的藝術基礎教育太薄弱,就學選擇範圍又大。文化程度好的學生更願意選擇綜合性大學,差的又覺得高攀不起上戲,『高不成低不就』造成了本地生源『青黃不接』的局面。 『與國外不同,國內的藝術專業管理往往還隸屬於文學,使得藝術始終處於從屬地位。應該儘快讓藝術從文學中剝離出來。』龍俊傑表示。(鄒瑞h)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