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上海萬春園奇石文化產業園獲得了松江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扶持,對於一家民營賞石文化創意企業來說,這是莫大的鼓勵。在上海萬春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源看來,專項資金的扶持既是物質鼓勵,更是精神鼓勵,是政府對萬春園發展方向的肯定,我們更有信心幹事業了,因爲政府在企業背後關注並支持著我們,我們更要把發展石文化產業的大文章做好! 奇石文化做的是什麼產業文章?日前,記者走訪了位於松江區泗涇鎮的上海萬春園奇石文化產業園。 石文化孕育石經濟 作爲上海地區唯一一家被中國觀賞石協會命名的中國觀賞石基地,作爲上海地區最大的奇石交易集散基地,萬春園在業內名氣響噹噹,可以說是長三角地區人氣最旺的賞石文化、奇石產業交流平台之一。據陳源介紹,經過數年的經營發展,園區發展到了常駐商戶500餘家,年銷售額1.2億元的規模。奇石生意不容小覷,蓬勃興起的產業背後,石頭生意擁有的是什麼樣可持續發展的潛力?陳源一語道出:『奇石產業做的就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文化文章。』 『中國人玩石頭起碼玩了1000多年了。』中國觀賞石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賞石名家劉志成口中的『玩石頭』指的就是中國源遠流長的賞石文化。我國的賞石文化興於唐、盛於宋,【太湖石記】、【雲林石譜】等專著作品均能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中國賞石文化的博大精深。白居易著【太湖石記】,詳盡地闡述了太湖石的形成及其形狀、質地,第一次從丞相奇章公嗜石提出了『玩石適意之用』的看法。到了宋代,文人玩石之風盛行,米芾愛石如痴,以至於寧可丟官不丟石而號稱『石痴』。米芾提出的『皺、瘦、漏、透』四字相石法,至今仍是傳統賞石的金科玉律,石界爲此稱米公爲『石祖』。大文豪蘇東坡也是玩石大家,他首創的以水供養欣賞奇石的方法,爲雨花石的觀賞開了先河,日本仍沿襲著水養玩石的傳統。賞石專著――【雲林石譜】的寫就,更是標誌著中國賞石文化進入了一個興盛期。而明清時期則是我國古代賞石文化集大成的階段,其表現爲品石專著層出不窮,賞石理論趨於完善。比如,明代林有麟著【雲素園石譜】,系統收錄了自宋代以來文人墨客賞玩的各種觀賞石及題詩、繪畫,編輯成冊,石譜的完成說明了古代賞石文化已步入了成熟期。到了清代,藏石風氣更盛,其中代表人物是蒲松齡,他愛石、頌石、詠石,一生寫下賞石詩存四十餘首,並將他摯愛的十方佳石稱爲『十友』。 現代賞石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及物質生活品位的提升,賞石文化逐漸成爲收藏藝術的重要分支,在儒、釋、道文化的不斷影響下,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賞石文化體系。許多在園區的賞石專家評價說:『短短三十餘年,各個階層、各行各業都有玩石、藏石之人的身影,今日的中國,石種之多、玩石品位之高、人員之廣,是中國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肩的。』中國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孫福新也是愛石之人,他見證了這些年來石頭身價的水漲船高,一些優良美石的價格少則翻了數十倍,多則翻了上百倍,在他看來,就是文化價值與收藏價值造就了『瘋狂的石頭』。 許多入駐萬春園的商戶,他們精心打理著自己的石頭生意,因此,不僅僅是賞石文化,對於奇石經濟,他們也是如數家珍。聽他們娓娓道來,所謂奇石經濟,涉及一條很長的產業鏈。源頭是『石農』,都說『窮山惡水出美石』,在安徽靈璧、在廣西紅水河邊,在新疆,在內蒙等大江南北,許多農民靠種地每畝年收入只有幾千元的地方,發掘出美麗的石頭能讓石農發家致富。有了美石,就能帶動中下游包括物流、包裝、加工等一系列相關產業。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王國祥告訴記者,在上海萬春園附近,就聚集著20多家專門爲石頭做底座的廠家,而全國範圍內,從事與石頭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多達上億萬人,全國各省市都有觀賞石協會,都有觀賞石隊伍。 上海雖然不產美石,但石頭來源廣泛,購銷兩旺,經濟卻很發達。上海素有『中國觀賞石收藏半壁江山』之稱,對奇石的喜愛與收藏情有獨鍾。王國祥介紹說上海人愛玩石頭、會玩石頭,『配底座、起名字這些有技術和藝術含量的玩石功夫,沒點「文化」是玩不出名堂來的。』拿配底座來說,海派賞石特別講究配座,凡一方美石,必有一最佳的欣賞角度和寓意清晰的主題,爲了使體現自然的鬼斧神工與富含人文藝術的底座高度統一,選用高檔硬木,聘請一流雕工,精益求精、富有創意地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底座,實現了石與座如綠葉扶紅花的最佳搭配,達到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這既延伸、充實和豐富了石文化,也是推動石經濟的直接動力。』 來源: 解放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