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歡迎使用國學論壇學社百科書閣問答等全站內容搜索

慕容、慕、穆、容姓氏原是一家 系鮮卑後人(圖)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2013-1-15 18:26|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3077| 評論: 0|來自: 金羊網

摘要: 慕容姓,在南方並不多見。但單在肇慶高要白土鎮幕村,就有3000多人姓慕容。他們自稱是鮮卑後人,東晉十六國北燕滅亡後逃脫追殺而一路南下。幕村慕容氏就是其中一支,因地處南蠻偏遠地區,因而保留慕容姓氏,而其他分 ...
慕容姓,在南方並不多見。但單在肇慶高要白土鎮幕村,就有3000多人姓慕容。他們自稱是鮮卑後人,東晉十六國北燕滅亡後逃脫追殺而一路南下。幕村慕容氏就是其中一支,因地處南蠻偏遠地區,因而保留慕容姓氏,而其他分支,為掩人耳目,改為單姓『慕』或『容』。本次尋訪幕村慕容家族,慕容鮮卑氏人的輝煌早已不見,但『慕容』二字沉浮了太多古人的精靈,足以令他的後人們不厭其煩地談論下去。
  據幕村的【慕容氏大宗族譜】記載,慕容紹奕在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遷徙到現高要市蛟塘鎮金雞村,後人又前往白土鎮幕村,族譜即以他為始祖,傳至現在已有二十四世孫。與慕容鮮卑其他後人相比,因地處南蠻偏遠地區,白土鎮慕容後人仍大規模地姓慕容,而其他地方,多改為單姓『慕』或『容』。因此慕容姓雖然十分少見,但小小的肇慶高要市白土鎮幕村里,有3000餘人姓慕容。附近的大旗村,也有2000多人姓慕容。
  族人口口相傳『慕容姓氏屬於鮮卑族』,可何謂鮮卑族,今日後人早已語焉不詳。在村落里,已經見不到鮮卑族特有的風俗習慣。南遷600多年來,慕容鮮卑人的後裔就在小村落里定居落戶,與漢人通婚雜居,過着田間耕作的生活,當年那個彪悍的北方游牧民族悄然化作了此地鄉民,曾經的驍勇霸氣也消失在廣闊的平原深處。
  從驍勇善戰的游牧民族,再到如今的幕村人以外出打工、男耕女織為生,如此巨大的轉變,慕容族人如何轉變適應,今日後人已經無法回答。
  若要矯情地問一句,幕村人幸福嗎?恐怕未必―――村裡有一塊用大白粗布書寫的族譜,密密麻麻排滿了南遷以來的二十四代慕容鮮卑後人,其中,只有清朝嘉慶年間慕容宇中了舉人,讓族裡光耀了好一段時間。
  ●溯源
  『慕容』與『步搖』
  關於慕容姓氏的來源,一說黃帝的曾孫高辛氏的後代,有個叫『封』的,他取姓慕容,意在遠離中原之地發揚光大傳統文化,『慕二儀(天、地)之德,繼三光(日月星)之容』。
  更靠譜的說法,來自【晉書・慕容@載記】,『時(魏初)燕代多冠布搖冠,莫護跋見而好之,乃斂發襲冠,諸部因呼之步搖,其後音訛,遂為慕容焉。』意思是說,當時北方的漢人流行戴步搖冠(一種帶有懸垂裝飾物的帽子),三國時鮮卑的首領莫護跋見了也很喜歡,也做了一頂,整天戴在頭上。鮮卑人見了他這種打扮,都稱他為『步搖』,因當地語言二詞讀音相近,傳到後來就成了『慕容』。所以從莫護跋的孫子慕容涉歸開始,便乾脆以此作為部落和姓氏的名稱。
  『慕容(MuRong)』和『步搖(BuYao)』兩者的讀音,在現在的中國語音中已有很大的距離,但在今天的日語發音中卻出人意料地保留着這兩個詞的古音,即慕容(日語讀BouYao)、步搖(日語讀HouYao),十分一致。
  西晉時,慕容涉歸兒子慕容@占領燕北、遼東一帶,自稱鮮卑大單于,其孫慕容俊稱帝建立燕國,另外單是東晉十六國時,燕國先後經歷了前燕、後燕、南燕、西燕等多次滅亡、重建,慕容姓氏就此廣泛流傳。
  慕容、慕、穆、容是一家
  從慕容@開始,慕容鮮卑氏家族四、五代人,在兩晉十六國時期的中國北方大地上,南征北戰,建國立業,叱咤風雲,影響着中國歷史的進程。可是,自從北燕被北魏滅亡以後,上百萬的慕容鮮卑氏貴族和平民百姓,為了保全性命,多更名改姓,融化在以漢族為主題體的各族人民中間。他們中大部分或者取『慕容』的第一個字改姓『慕』或『穆』,或者取第二個字改姓『容』。另外,還有一部分集體遷居別處,連民族的名稱都改變了,姓氏更與『慕容』二字不沾邊。比如有人認為,現在的錫伯族和土族就是慕容鮮卑的後裔。
  廣梧高速、S272、★幕村
  慕容紹奕
  (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遷徙到現肇慶高要蛟塘鎮金雞村,後人又遷往白土鎮幕村,族譜以他為始祖,傳至現在已有二十四世孫。)
  慕容安布 慕容思布 慕容仲什
  慕容瑞湖   慕容中南
  第十九代後人   第二十二代後人
  幕村前任村支書   幕村村委會副主任
  (註:慕容鮮卑後人從明朝洪武年間南遷至今二十四代人。村里人說,族譜上只有清朝嘉慶年間,慕容宇中了舉人,讓族裡光耀了好一段時間。) 編輯:秋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