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這個形式美學迷來說,看【一代宗師】還是很得了一些享受。構圖別致的特寫,光色美輪美奐的場景,找不到切換點、頗有迷離質感的剪輯,挺酷。就連人物的服飾和髮型都讓人看到用心,隨時給人視覺愉悅。武術大師一掌下去,看起來也沒用多大力氣,只一頓,對手就倒退幾丈,破窗飛出去。這些顯然延續了王家衛導演一路走來的影像功力,也隱約看到它與【美國往事】【海上花】和諸如【黑客帝國】之類的動作片構成有趣的對話關係。 說【一代宗師】大珠小珠落玉盤算是一種高級黑,意思是這些視覺元素和武打動作的確時有珠璣,但都散落着,沒有一根有機編織線索把它們穿起來。【一代宗師】的特寫鏡頭,光色處理,剪輯筆觸絕好,可電影不是為富士膠片唱最後輓歌的影像廣告,而是個『劇情片』吧?那就不能滿足於僅僅有畫面,必須有好故事!片子開頭明明用第一人稱講述葉問,可後面又似乎是寫群像。群像里他們各人要幹什麼,生命中最在意的是什麼,彼此之間有什麼糾葛,構成什麼戲劇關係?以我的保守認識來琢磨,電影那些形式花枝,還是應該依附在故事結構這個大樹幹上。 【一代宗師】只把章子怡寫成了人物。為了維護宮家的聲名地位,她該出手時就出手,八卦掌巧挫詠春拳;為了替父報仇和呵護家傳武學,她退婚、奉道、終生不傳武藝;她與葉問心有靈犀,就在兩人對坐中明白說出『我心裡有過你』,緊接着話鋒一轉,說清自己也就止步於此。宮若梅最有力度的動作是為父報仇,可這件事跟葉問一點關係沒有。她跟一線天擦肩而過,大義救護抗日英雄,一線天反出特工組織,黑夜廝殺中絕地逃生,這些也都跟男主角沒啥關係。難怪導演把英文片名改來改去,Grandmaster,一會單數一會複數。在我的老派故事觀念看來,寫『一代宗師』還是『一袋宗師』,這可是兩個劇本。 要再講一句出自個人偏好的評說,宮若梅這個人物寫得還算清晰、挺拔,可是說到底也就是個為父報仇,這是家庭倫理的講究,還不是社會道德、歷史正義的追求。看看歷史中的原型人物,丁連山為鎮壓日本浪人薄無鬼挺身而出,從此浪跡江湖,隱身庖廚。他們走過大義之路。 何止張震扮的一線天,要把葉問放在故事結構裡頭看,那也是個打醬油的。我只知道此人武功了得,對於一個故事片中的主角,我還有許多未解之惑。他在這個片子中要做什麼?他在這段人生中最在意什麼?他心底有什麼軟肋嗎?那是他念茲在茲,別人碰都碰不得的去處。全片第一場滂沱大雨中關門群斗我就看得不舒服,我不知道葉問是跟誰打,為了什麼事打。這個大場景視覺處理很是炫目,低照度,漫射光,拳腳往來張弛有度、帥氣有力。它的寫法讓我感覺到導演在本片的興趣熱點:得意於自己的唯漂亮主義視覺炫技,不屑於講說情節推進、人物刻畫。 葉問對武功的認識在本片中至關重要,關乎他的基本道德認識。編劇、導演讓葉問在開頭那場雨中群打之前就說『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輸的躺下,站着的才有資格說話』,結尾再次說:『功夫就兩個字:一橫一豎。』這重複可是描畫一個人物很粗重的筆觸,聯繫本片的敘事看看,我只讀出勝家為大,贏者說話的意思。葉問的妻子張永成對於葉問與宮若梅的心有靈犀,武功書信傳情是否知情,有無反應?影片也沒表現。重要的人物糾葛這樣處理似乎不妥帖。 對於我看不懂、不看好【一代宗師】,許多朋友點撥我,讓我多讀民國歷史,讓我去更多熟悉王家衛的作者風格和獨特氣韻。王家衛導演在訪談中也談了很多民國掌故、武林功夫門派的差異和手心手背的象徵符號,這些東西都挺好,用對了當然會給影片增加厚度和闡釋空間。可是,導演講的那些人物風骨、共和氣象得讓我們在電影中看到。我死活不相信,【一代宗師】的編劇導演會假設觀眾走進影院時都必得對民國風範、武林掌故和王家衛電影風格爛熟於心。再次翻老舍的【斷魂槍】,六頁紙就把『神槍沙子龍』和王三勝、黃頭髮孫老頭都寫出來了。可【一代宗師】用了兩小時三十分沒把一號男主角描畫清楚,為什麼?因為王導演面對葉問這個人物,面對那個年代武林英雄譜的多彩素材,他沒想清楚要跟我們說什麼。 □郝建(著名影評人) 來源:新京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